人物:女兒葉向亮,父親葉忠全 ,母親羅慧荷,男友高沉。
1990年的一個下午,初秋的陽光剛剛好,一切顯得那么旭暖,溫馨。
北國一片田野里,母親羅慧荷在前面拉著,葉向亮瘦肉的身子在后面使勁推著,裝滿了蘋果的架子車,吃力地行進在田間的小路上。
母親額頭上往下滴著汗,臉上卻露著笑容:今年的蘋果要是賣了,大半年的辛苦就值了,過年前的日子,手里也有點錢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親早早喊了葉向亮,母女二人腳步匆匆向集市趕去。
自從父親消失后,母女二人就相互鼓勵:一定要把日子過下去,要好好過下去,而且還要比別人過得好,等父親回來,給父親一個溫暖的家。
到了集市上,他們的蘋果又大又紅,很是搶手。不知是妨礙別人生意了,還是有人來故意找茬,這不正賣著就攤上事兒了。
先是收管理費的人說:要按照經濟作物來收費,別人交兩塊,她們交四塊。而且不容商量。
羅慧荷懇求道:同志,我這孤兒寡母的,也不懂啥是經濟作物,上次就和這些賣菜的收的一個費用,您就高抬貴手。
收管理費地板著臉:這是原則問題,怎么能討價還價呢?又不是給我自己收,少廢話,趕緊拿來。
葉向亮死死的盯著那個管理員,她覺得那個管理員,就是電影里面的壞人,她在心里恨他、咒罵他。
過了一陣又有個人走過來:賣蘋果的,你怎么能短斤少兩呢?你這掙的是昧良心的錢。來人要退掉蘋果。
葉響亮心里想:為了多賣錢,母親是不是真的沒給人稱夠斤兩呀!
羅慧荷打開袋子,笑著對來人說:大兄弟,這怕不是我家的蘋果吧。
來人說:你想訛我了還是咋的了?趕緊退錢,不買了。
羅慧荷連忙笑著說:兄弟,我再給你裝幾個蘋果,你看行?
母親往袋子里面裝蘋果時,葉向亮看到了袋子里面的蘋果:又小,賣相又不好,根本不是自家的蘋果。
回家的路上葉向亮問母親:那個人為什么要多收我們多少錢?你為什么要給那個瘦子裝蘋果?
羅慧荷笑著說:為了你呀!
葉向亮不解地問:為了我?
“對呀,為了我的丫頭早懂事,我們不是說好了,要健健康康,端端正正的活著,要等爸爸回來嗎?”
葉向亮撅著嘴說:他們分明是在欺負咱們!
羅慧娟笑著說:這怎么能是欺負呢?這是不成文的規定,是嫉妒。那個多收費的,明著暗示下次再去的話,先給他送幾個。后來那個人肯定是咱家的蘋果又好,又甜,搶人家的生意。別人過來找事兒,也是心里不平。這事不能和人家去鬧,再說有你在我怎么能去鬧呢!隔壁的大哥哥不是教了新詞兒“同舟共濟”嘛!有人說啊,你爸不會回來了,咱們母女倆是相依為命,我不這么想,咱們一家三口都在,你爸爸在遠遠的地方看著咱呢,咱要同舟共濟,好好的把我們的日子過好。
葉向亮反復念叨著“同舟共濟”,她覺得自己似乎理解了同舟共濟,更感到自己喜歡“同舟共濟”這個詞了。
1983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嚴打,大批犯罪分子像從土里冒出來一樣,一大片、一大堆。隔一段時間就有卡車拉著犯罪分子在村里游街。站在卡車車廂的罪犯,雙手被捆綁在背后,胸前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搶劫犯,強奸犯等等,寫著某某某,名字上面打著紅色的叉。
后來風聲愈來愈緊,先是城里、縣里,后面向鄉鎮波及。
1984年夏天,父親葉忠全聽聞要抓他,連夜逃亡,扔下不滿四歲的女兒葉向亮和妻子羅慧荷,不知所蹤。婆婆和公公又驚又嚇,接連病倒。
他也就是私底下販賣棉花,被人告了。
村里人傳的邪乎,村民們紛紛議論說:棉花能造軍火,是國家的戰略物資,葉全忠把棉花賣給不明來歷的人。這次嚴打,葉家我看是完了,不判死刑,也要判個十年、八年的。
葉全忠還來不及生第二個孩子,就離家逃命了。
這一去杳無音訊。
1992年,改革的春風吹滿神州大地。此時的葉向亮已經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了。只是婆婆已經攤在床上了,公公勉強能顧好自己。家里全靠羅慧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