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剛到公司,收到群里楊同學發的一條微信:‘被RD懟了’,并發了一張被懟的聊天記錄截圖:
楊同學是我一朋友,有性格、有想法的東北爺們兒,在百度做PM。看到被懟后的回復,我真心誠意的為他點了個贊。先不論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不去探究到底誰的責任。單從楊同學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上就看得出來,他的職業素養比那個懟他的RD高出去一大截。
PM和RD貌似是天生的仇家,前兩年還有過一篇很熱的報道發生在深圳科技園『程序員砍殺產品經理』的新聞,雖然后來警方出來澄清是勞資糾紛導致產品被誤傷,但是當時在網絡上還是轟動一時,各種段子各種調侃滿天飛,我自己身邊無論是產品還是開發平時開玩笑也都旁征博引各種網絡段子。這也從側面反映了PM和RD之間普遍存在的矛盾,這批人又是戰斗在互聯網一線,嗅覺都很敏銳,所以只要有PM和RD的熱點,就會被無限放大,肆意編排出各種調侃自嘲的段子。
為什么PM和RD之間這么容易產生沖突呢?
從團隊角度說PM和RD應該是一條戰線上的兄弟,因為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無論是PM還是RD大家都希望把產品和項目做好,這里我們可以說:"志同"。
但是PM和RD因為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工作內容不同,而且可能相互不了解工作內容,期間會有很多溝通的成本,溝通不是說話,而是改變行動。真正的溝通者關注溝通的效果。在溝通時,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對方理解了什么,所以對方的反饋非常重要。往往很多PM和RD的溝通會出現"驢頭不對馬嘴"大家相互聽不懂的情況,甚至會導致小摩擦,這時我們說:"道不合"。
『道不同不相為謀』,必定導致意見不一,所以PM和RD的『戰爭』每天都在上演。
6年前我剛來騰訊的時候,主要做一些專題性質的需求,比如車展、奧運會之類的。項目周期短,修改頻繁,記得在做北京電影電視節的一個專題的時候,一個功能反反復復來來回回修改了十幾次,產品在最后一次讓我再改下的時候,年少氣盛的我沒能壓住內心的洪荒之力,沖著PM喊出了類似開頭截圖上那位RD說的話。后來我被投訴到了老大的老大那里。
老大語重心長的跟我聊了很多,其中有一句話記憶深刻:『你就是做這個工作的,如果你覺得不耐煩,那是你道行太淺』。
隨著自己慢慢的成熟,也慢慢理解了這句話,所謂『道行』其實就是個人的職業素養。作為一個程序員,技術能力、專業水準當然是職業素養的一部分,是硬實力,也是立身之本。沉著冷靜、與人為善、外圓內方的作風卻是職業素養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理解成是軟實力。你的職業素養越強,你和PM溝通對話的氣場就越強,你就會拋棄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和PM溝通,也就會越少產生沖突。
一直以來想把自己對工作的看法寫出來,自己工作即將滿九年,頗有一些不愉快的職場經歷,亦挫亦回顧,亦敗亦總結,漸漸明白大部分問題的解決之道不在于吐槽抱怨、怨天尤人或者憤然離場。職場注定充滿不如意與不確定,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是唯一能做且有效的化解之法。與耐心讀至此處的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