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兒
不少讀者簡信給我,讓我給推薦幾本書。我一直覺得讀書這東西,需要憑興趣,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
對于我來說,讀書,應該是一種純享受。我不愛看干貨類書籍,想從一本書里學會什么,本身就是讀書的誤區(qū)。這個世界上沒有捷徑,每一條路,都需要自己踏踏實實走下來,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不管是學習,還是做生意,還是寫字,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慢慢堅持下來,那種成就感,才讓人覺得心安。我看書很雜,只要是有緣遇到,翻翻書頁,覺得有興趣讀下去,就把它帶回家了。由于身在國外,所以看得更多的,是英文版和荷蘭語的。中文的這幾年也看了些,現(xiàn)在我把我念念不忘的幾本,介紹給大家,感興趣的,可以找來一讀。
它們與貓和狗的斗爭;它們遇到一群家兔的時候發(fā)生的事情;為防族群滅絕,它們?nèi)e的兔群“誘騙”母兔回來傳宗接代。
我們?nèi)祟惼胀ǖ幕顒樱谕米友劾锞褪菧珥斨疄摹1热缈撤ァ⒋笈d土木,比如汽車呼嘯而過時它們的恐懼。
這部作品是亞當斯的小說處女作,也是他最知名的一部作品,獲得過包括卡內(nèi)基獎和衛(wèi)報文學獎在內(nèi)的不少獎譽,是最為暢銷的英文文學著作之一。1976年至今本書被陸續(xù)翻譯成眾多語言版本,在世界范圍內(nèi)從未停版,還曾被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與電視劇。
本書在中國大陸存在多個中文譯名。1990年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引進,由劉辰誕和尚書磊合譯,標題被譯作《兔群遷移大戰(zhàn)》。2005年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次引進,由蔡文翻譯,書名譯作《沃特希普荒原》。這本書本是兒童讀物,但其實更適合成人閱讀。有機會的讀一讀,保證不出一章,你就會被吸引進去。No.2 《平凡的世界》——路遙
批評路遙的人說,路遙把農(nóng)村寫得太理想化,把農(nóng)民的品行寫得太美好。他們覺得,農(nóng)村就應該是落后、愚昧、荒涼、充滿著丑惡和淫亂。我只想問一句話:您在農(nóng)村生活過嗎?
農(nóng)村確實經(jīng)濟落后,但農(nóng)民們的熱情、善良、樂于助人,卻不亞于任何一個城市人。他們用自己舍不得吃的東西招待客人,親戚鄰居有困難他們竭盡全力幫忙。他們生活貧困,但他們勤勞勇敢,日曬雨淋,用自己的肩膀,面對各種苦難和不幸。誠然,有些地方的農(nóng)村,有愚昧的一面,像好多文學作品里描述的那樣,買妻,家暴,甚至亂倫。但是,絕大部分的農(nóng)村人,是有著純凈的內(nèi)心的。他們囿于地理位置和文化教育程度,不能有大的發(fā)展,但他們的靈魂,是高尚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不管是80后,還是90后,都應該讀一讀。不向命運屈服的孫少平和孫少安,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默默地抗爭,度過一重又一重不幸,每一次都堅強地站了起來。如果你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那這本書一定會給你更多的感觸。No.3 《北京娃娃》——春樹
詩人沈浩波說:“《北京娃娃》是中國迄今為止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殘酷青春小說,相比較這部作品,那些所謂少年作家寫的小說簡直就是兒童的牙牙學語。”
《北京娃娃》是一本反映殘酷青春的小說,寫的是春樹自己14歲到18歲之間的事情,雖然是以小說的形式存在,但實際上是一部作者省視自過去生命痕跡的“成長史”。包括從她考上高中,到厭惡的校園生活,第一次的休學,與一個又一個的男朋友之間的復雜愛情與肉體關系,到最后徹底休學,終于走上現(xiàn)在這條道路。整本書充分反應作者對于社會、家庭、學校、愛情的憤怒,也以著奮不顧身的方式去燃燒自己的人生與青春。春樹這位80后作者,憑借《北京娃娃》,在2004年2月成為登上美國《Time》雜志封面上的第一位中國作家,美國人稱她為“新激進分子”。 她的作品凝聚著一個年輕群體對我們生活的社會的疑問與思考。書里的地點,都是北京的真實地名,讀來頗為親切。以少女的視角看待問題,也很容易引起共鳴。NO.4 《走出女兒國》——楊二車娜姆
最早認識楊二車娜姆,是在超級男聲的選秀上,對她全無好感。當時對她的印象,是尖刻、瘋魔,不自量力的紅花教主。可是讀了她的《走出女兒國》一書,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來了個徹頭徹尾的大改變。
《走出女兒國》是楊二車娜姆的自傳。楊二出生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那里依山傍水,離群索居,依舊保持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民俗。每每日落,女人佇守花樓,男人暮投晨歸,兩廂歡喜,絕少恩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可謂人間一方凈土。
但是,景色再美,也難以改變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6歲時才有了第一雙鞋,天太冷用馬尿洗手取暖,在十幾歲時帶著6個熟雞蛋步行5晝夜之后走出山區(qū),14歲進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16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楊二車娜姆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出生在那樣一個偏僻的村子里,憑著歌唱的天賦走出大山,然后,她憑借自己的努力,學漢語學英語。嫁給美國人去了舊金山,在意大利當模特,后結(jié)實挪威外交官,成就了另一段愛情傳奇。《走出女兒國》一書,讓我們對瀘沽湖邊的走婚族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讓我們深入地了解楊二的成長經(jīng)歷。要了解一個人,從一兩件事去看,真的是太片面了。如果知道了她是在什么境遇中長大的,后來的一些處事態(tài)度和方法,也就更容易被理解了。NO.5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通過描寫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chǎn)生與本質(zhì)、個性與天才的關系、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同時這本書也引發(fā)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而關于南太平洋小島的自然民風的描寫也引人向往。
? ? ? ? ? ? ?——毛姆 《月亮與六便士》
簡書上一個作者說,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促使他辭去程序員工作,走上專職寫作的道路。
這確實是一本能讓你思索的好書。讀完掩卷,你可能會重新審視你的生活:我現(xiàn)在過著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到底想要什么?
《月亮和六便士》問世后,以情節(jié)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最后,將《月亮與六便士》里的這樣一段話送給大家: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huán)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y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么樣的義務,對自己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