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綠兒
01
最近一直單曲循環的一首歌就是由高曉松特別用心創作的《越過山丘》來致李宗盛先生,并由楊宗緯演唱。
最開始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七哥推送的一篇文章《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不是少年》。
這樣吸睛的標題,點進去看到這首歌,果然很讓人動容。
就這樣來來回回的一遍遍的單曲循環,細想起來,好像也記不住歌詞。
只是旋律自然地流過心間,只是記住了那2句:“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其實你知道嗎?“流水式”閱讀就是像聽音樂那樣,讓書籍如水一般從心中流過。
不用在意是否把書里的內容全部理解或者記住,
就像水過留痕,相信只要讀過,便有所收獲。
02
我是一個看書很慢的人,不知道你是不是?
有時候也因為看的慢,就是要把每一頁都弄明白一樣。
有時候看著好像忘記了一樣,就會返回去,有時候一本書一個月也看不完,慢慢的就落下了。
“流水式”閱讀的概念是印男敦史,著作《快速閱讀術》,他是一位作家、編輯。
擔任書評人后,每個月要撰寫60本的書評,每年的閱讀量超出700本。
我們來學習他快速閱讀術,來做一個有效率有質量的“快讀者”。
真正的流水式閱讀所倡導的:讀書并不在于“復制100%的原文”,而是“邂逅1%”的收獲。
看到喜歡的書,就不要抱有太多的目的,盡情去享受與書籍邂逅的每一刻就好。
03
那如何來做到“流水式”閱讀呢?
首先,一開始每天只讀書十分鐘,最好是頭腦清醒的清晨,等習慣養成之后可以逐步增加閱讀時長。
要做到早上閱讀的話,晚上最好不要熬夜,固定定個時間點起床,進行閱讀時光。前期可以就是十分鐘,漸進再增加時長。
再次,固定閱讀的地點都場所。
比如剛醒時在床上,或者書房里,早點去辦公室,咖啡廳等都可以的,自己隨意調節,找一個舒心安靜的場所進行閱讀很重要。
然后,可以有意識的搭配固定情景,譬如說讀書前都準備好了,沖一杯咖啡,開窗透透氣,放一段輕音樂等等。
我們要養成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和情景,場所進行讀書。
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節,目的是通過框定閱讀的時間段,從而將讀書嵌入日常生活中。
之前,不知道買什么書時,就會買很多暢銷書回來,可是也未拆封。
之后發現,閱讀書之前要把書籍分類:“不必讀的書,無法快讀閱讀的書,可以快讀閱讀的書”。
在讀書之前,先把書籍分類的原因是:我們不僅要懂得目標聚焦。
還要清楚的明了“可快讀閱讀“的書里面,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的章節較多。
從任何地方開始閱讀起來,都能有所收獲。
有時候我們讀書的時候,閱讀時間太長,就會讀了后面忘了前面。
還不如在一天里多花點時間,一口氣讀完更能掌握的核心內容。
04
養成“流水式閱讀”的時候,還需要配合“呼吸式閱讀法”。
不僅要讀書還要動筆,這個時候,不是讓我們來寫書評,而是:“一行采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
首先,在進行一行采集時,準備好一個筆記本,讀到最佳處隨時摘錄一段中的1-2行文字。
標記好頁碼,不需要大段的去摘抄。
再次,進行一行精華時,當我們讀一整本完書后,回顧摘抄的記錄,從中找到自己最喜過歡的一行。
最后進行一行評論,此時要品味最重要的段落,把為什么這一行精華可以觸動我們的原因寫下來。
相信時光易逝,當看到讓你欣喜的那段文字,及你寫下來鐘愛的原因。
也會對讀書的心情“有跡可循”。
05
可以這樣來來回回以10本左右的書為一個單位來進行迭代。
分別用不同的筆記本來記錄“一行精華”和“一行評論”。
再定期回購摘抄和感想。
最重要是,回顧的過程會帶來愉悅感和成就感,更利于培養閱讀的習慣。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有讓自己增值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一件事情。
增值自己的同時一定會有數日個讀書的時光讓我們來汲取養料。
若你和我一樣都是熱愛讀書,可是讀起來很慢的話。
可以運用“流水式”閱讀和“呼吸式”2種方法。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