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四川美食,大家首先就能想到麻辣,嘴皮都在不自覺的顫抖,今天我來介紹一款讓異地四川人懷念,流口水的家鄉味道菜,粉粑兒。
離家在外,最想念的家鄉美食就是粉粑兒,四川麻辣香腸,油炸酥肉。無論在外面去多貴的餐廳吃飯,都吃不到家鄉媽媽做的粉粑兒味道。
顧名思義,粉粑兒的粉是指薯粉,不可用面粉,玉米粉代替。作為一個在廣州工作的四川妹子,每年回家都要從老家帶親戚自制的薯粉。正宗的傳統薯粉是將洗干凈的紅薯,經地瓜攪碎機攪碎,通過濾粉布分隔渣和薯液,等薯液凝結后,手工壓碎曬干而成。
粑兒則是我們老家對各種餅的統稱,比如面粉做的餅,我們稱之為灰面粑兒,玉米粉做的餅叫苞谷粑兒。
在實際做得過程中,可以原則瘦肉和排骨來做粉粑兒,我偏好于排骨,尤其是含有點脆骨的排骨,這樣在吃的時候,有脆脆的口感。
基本制作步驟。首先,將瘦肉切成滾刀(不能太薄,不能太大)保持一定的厚度,是為了在吃的時候有口感,那種撕扯的感覺。或者將排骨剁成幾段后,放在盆中,撒適量鹽腌制,放置10分鐘左右。
其次,依次將雞蛋,薯粉,花椒粉,雞精撒入腌制排骨的盆中,放入燒開的水,用手將各種材料攪拌均勻,一定要薯粉包裹著排骨,記住一定要用手抓,手攪拌。
再次,為了使粉粑兒味道更鮮美,口味多樣,常常選用譬如冬瓜,白蘿卜,豌豆苗(芽剛在豌豆上面發出一點點的那種)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加入老家研制多年的咸菜(芽菜),就是做梅菜扣肉得那種菜,味道超級好,做出來的粉粑兒混合著咸菜的味道,用四川話來說就是巴適的很。
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之后,利用大火將放入幾片姜的大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放入輔菜,沸騰幾次過后,用手兩盆中混合好的排骨放入鍋中,記住還是要用手抓起來放入鍋中,不需要弄成特定的形狀,可以保持粉粑兒的口感和酥傘度,不至于太硬。
最后,就是等粉粑兒全部浮至鍋面,就煮好了。一般至少要10-15分鐘左右。
可以看到粉粑兒隨著水翻騰
至此,少見不辣的四川美食就可以出鍋啦。
每一個粉粑兒都盡心剔透,湯里泛著一點點油珠子。
動筷,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