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電影,于我來講算是一個“費力”的過程,不知為何,我懼怕從影片的名稱,封面,劇照,簡介等一些電影信息中發現我所無法接受的東西。比如我反感沖突,反感過多的悲傷,反感看到人性的陰暗面等。所以一直以來,欣賞的大多都是沒有太多心理包袱,劇情舒緩,治愈心靈類的電影。
看完《心靈捕手》之后,讓我覺得,這些年來的“執著”讓我錯過了好多早就應該去體驗和感受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松開了長久以來自己的以上心結。看到對于該片的一篇影評上講到的“內心邏輯的強化(激勵)作用”,即當人們初始在內心形成某種邏輯時(比如:前面提到的我自己內心的懼怕感),每次都遵循這個邏輯行動(比如:只看前面提到的那些類別的電影),慢慢地,人們內心就不斷地受到這種邏輯行動的激勵,進而反饋回來強化內心的這個邏輯規則。如此一來,內心的邏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它們也由此可能追隨人們的一生。
劇中主角Will(馬特達蒙飾)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內心“執著”的人,童年的受虐陰影導致了他產生了超乎常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隨著年歲的增長,不斷地給這個邏輯“添磚加瓦”。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免遭傷害,無論是起初對于諸多心理醫生的本能抗拒,還是對于女友的不信任感,都是源于他的內心構建的密不透風的高墻。可隨著一次次與Sane(羅賓威廉姆斯飾)的對話式治療,這堵墻慢慢地變得透明,慢慢地“融化”。
有兩處情節,讓我難忘,落淚。其一,當Will對Sane說他自己懼怕和心愛的女孩進一步交往,因為他害怕女孩發現了他的不完美然后拋棄他。這典型地反映了Will內心深處隱藏著對于感情的恐懼感。而Sane卻說,他的太太放起屁來超厲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驚醒了,接著,他家的狗叫了起來,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問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說是。這一個故事,換來了Will與Sane的大笑。也讓Will明白了:只有真實才是真正的美。
“不完美才是好東西,它可以選擇誰進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關鍵是,你們是否合適。”
其二,本片的最后一個高潮,Will來到診療室,Sane手拿著記錄著Will各種問題和受虐經歷的檔案,重復地說著:“這不是你的錯”。起初幾次,Will答到:“我知道!”,但是他真的知道和認識到了嗎?隨著Sane不斷地舒緩語氣,Will也近乎地崩潰,最后像個嬰兒一樣緊抱著Sane,他終于釋懷了。
其實,看過的人都知道劇情,也都會對我所描繪的兩處情節印象深刻。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都會深受些觸動,重新審視一些自己之前信奉的人生道理。因為有些道理,感悟,隨著人生軌跡的變遷,就不再適用了。雖然不是說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斷改變原則的油滑之人,但是,扎根于每人內心的強邏輯,有部分很可能會成為自己的枷鎖。希望自己謹記。
今天是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
明天出考研成績。只愿本心所棲,是豐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