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些人走著走著性格的棱角變圓了,有些人依然棱角分明。我的大學就有這么一個人,從我踏入大學生活開始,他就是班里的“名人”。他很高調,喜歡張揚自己,喜歡熱烈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是自我精神世界豐富的一個人。但其實這樣的人,在容易讓人喜歡的同時,也更容易受他人目光的關注。就像班里某人所說“他是在放大鏡下生活”,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同學的關注,所以他的行為本應低調一些,但他的言論卻一直如此高調。
大學四年下來,他在班里的人緣可以說是遞減狀態。越來越多的同學反感于他做事情的方式和他那些自我意識強烈的言論。這時候我冒出一個想法“他把一手好牌打爛了”,不過這個描述也不太準確。其實,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勇于表達自我觀點,主動去回答問題。我對這個同學并沒有所謂的反感。生活中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性格特點,反而要有自己的特性。但是我也不贊同這個同學做事情的方法以及言論的表達方式。他從大一開始就競選班長,但是直到大四才競選上,就因為他處理事情讓人缺乏安全感。他做事情會有自己的滿腔熱血但是很少考慮后果,事情做出來他自己覺得盡力了可是同學們卻“怨聲載道”。當一個同學對你的處事方法不贊同的時候,或許是那個同學的問題。當絕大多數同學都不認同你處事方法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反思自我了。有很多人都曾向他表達過對他的看法,他有吸取,卻依然改進不大。班級的人曾形容過他是“憤青”,其實,班里還有一名同學,也被形容過“憤青”,可是大學四年下來,他變化很多,成為了學霸,當過班長,參加過很多比賽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事方面變得平和從容,沒有那么激進了。當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就自然會去進行比較。其實,他也有參加過很多活動,是醒獅隊的主干,人脈圈廣,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我不認為世界上有絕對惡意的人,他只是做事方法的問題罷了。其實,我有時候也挺欣賞他,他能敢于發言,敢于為不公平的事情發聲,這是難得的。但是每件好的事情,他卻會有一個比較糟糕的收尾。
我一直有寫文的興趣,但是苦惱于自己的寫作功底和寫作素材,但今天發現我身邊的人事就是我寫作的素材,他們就是生活最真實的反映,這也才是我寫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