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讀《少有人走的路4·心靈地圖》,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美國作家托馬斯·摩爾用富有詩意的語言,讓我沉浸在心靈的神秘世界中。
對于疾病,他寫道:
·我們應該聆聽這些癥狀表達的訊息,依次重新安排我們的生活。
·如果疼痛會說話,可能會說些什么?
·疾病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現象,更是身體找不到樂趣的結果,反映了患者自身和周圍環境的情況。
·傷痛乃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生而受傷,因為我們參與了人類的生活。
關于愛情,他說:
·愛情是一種欲望:和某種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在塵世中享受永生。
·“墜入愛河”等于“陷入想象之中”。
·愛情讓一個人得以窺見另一個人真實的、純潔的、神圣的本性。
·把自己奉獻給愛情與婚姻,也就等同于接納了死神,順從必然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放棄,這是生命的損失,同時也是心靈的收獲。
·愛情的實質是死亡——之前生活方式的終結,而不是我們期待中新生活的開始。
面對抑郁這個話題,他的理解是:
·理解和接受心靈的呈現方式。
·抑郁給我們的禮物是“歷練”,這并不是實際經驗的積累,而是一種看待自己的態度。
·對年齡與衰老的理解,既帶著憂郁的氛圍,也散發著高貴的氣質。
·讓漫長生命中的經歷沉淀下來,變成我們本性的一部分。
·一旦心靈積累了足夠的內涵,個性就會自然浮現出來,只有弄清楚我們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誰。構成我們的因子,會在抑郁的思緒中得到篩選,存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你在這些如詩的語言中有安靜下來嗎?有愛上這位寫下這些文字的作者嗎?
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并且抱著書一遍又一遍的閱讀。它與傳統的心理學書籍不一樣,作者不打算去“糾正”我們內心出現的種種問題,他引導我們停下來,和問題安靜地待一會兒,感受它,追溯它的歷史、神話背景、寓意以及更多深層次的東西。
托馬斯明顯有榮格的影子,他對待心理疾病的態度更虔誠。他不輕易否定心靈的任何一個神秘的語言,從生活的細節之中,試圖尋找自我與心靈的平衡之法。
這本書適合閑暇時,慢慢閱讀,你會收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