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甌南
嫪毐的一生是極富有戲劇性的,他沒有什么才能,在呂不韋找到他之前,他或許這輩子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朝為官(宦官),并就此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不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嫪毐沒有想到,自己身上長著的那個不同尋常的東西竟然也會讓自己因此步入政壇。
第一次陪趙姬的那一夜,嫪毐一夜未眠。因為他對自己的機遇簡直是不可思議。這一夜,他一直笑著。
不過他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心中圖謀的竟然是王位。這一點,是他失敗的最終原因。嫪毐也知足了,我曾玩弄秦國太后,她還為我生下兩子,請記住我的身份,我乃一介草民。
空曠的空氣中回蕩著嫪毐滿足的笑聲。
那一夜,我與太后共纏綿!
嫪毐雖然死了,但這件事還遠沒有結束。
嫪毐集團就這樣破產了,但他的員工又該怎么辦呢?
嬴政為他們想好了歸宿,這條路也只限于員工。
像那些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處主任等等的集團內核心人物,嬴政一概判他們死刑。
至于員工,罪輕的就罰他們為宗廟打三年柴,嫪毐家的幾千余仆人他們全部被遷到了蜀地,嫪毐集團徹底玩完(多順口)。
還有一件事呢。
趙太后和她與嫪毐的兩個兒子哪?
嬴政是不會忘記的。
嬴政對自己的母親是沒辦法給她判刑的,然而他的那兩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可就不一樣了。
嬴政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既然你爹都已經被我給殺了,那你們就下去陪他吧!
話落,命絕。
而對讓自己苦笑不堪的母親,嬴政也沒有就此原諒她,而是將她軟禁到了雍地,從此不再相見(后來又接了回來)。
嫪毐案至此宣告結束。
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人——呂不韋。
◇再見了,仲父
嬴政剛剛繼位時,年齡尚小,呂不韋輔政,以“仲父”之名自居。不過現在嬴政已經做了真正的秦王,隨著嫪毐案的逐步深入,嬴政將矛頭指向了這個曾幫他輔政的“仲父”。
呂不韋的麻煩來了。
當嬴政查明嫪毐的進宮與呂不韋有關時,他就想借此機會除掉呂不韋,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勞很大,加上有許多賓客為他求情說好,呂不韋便由此逃過一劫。
但禍已纏身,躲得了一時,卻躲不了一世。
始皇十年(前237)十月,嬴政以“丞相已老”為由免除了呂不韋的相職,讓他回到自己在河南的封地安享晚年,呂不韋知道自己已無可用之處,于是收拾收拾東西,告老還鄉了。
在這之前,嬴政因齊人茅蕉的勸說,把遠在雍地的太后接回了咸陽(看來嬴政還是怕他娘再與呂不韋私通呀)。
呂不韋這時還想著,自己已經不再干涉朝政,應該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他沒想到的是嬴政的多疑,他也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當一個奇才為你所用時,你們是朋友,當這個奇才從你身邊離開而被別人所用時,他就成了你最大的威脅。嬴政越來越感覺到,告老還鄉的呂不韋對自己潛在的巨大威脅,在還沒有對自己構成威脅之前,要先下手為強。
究竟是什么讓嬴政如此畏懼呂不韋呢?
始皇十年十月,呂不韋被免職還鄉。但呂不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天才,嬴政明白這一點。我們以此為出發點,看看呂不韋還鄉之后的種種事跡。這些事跡最終決定了他最后的結局。
在呂不韋在家的一年多里,各個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因羨慕呂不韋的才能,紛紛慕名前來拜訪呂不韋,呂不韋感到很欣慰,我的一生能如此,足矣!
然而,有一個人卻在為呂不韋的這些行為緊皺眉頭。
盡管他的擔心是多余的,但他所領導的是一個國家,他絕對不會容忍自己的丞相背叛自己。
他懷疑呂不韋會投靠別國來對付自己。
但他卻真的冤枉了呂不韋。
因為呂不韋根本就沒有想過叛亂或投靠他國。
呂不韋會這樣做,絕不是他沒這個能力,而是他沒這個想法。
呂不韋若真想叛亂,不會等到現在,在子楚死的時候還有他輔政嬴政的幾十年的時間里,他有的是機會,并且那時的成功率肯定要比現在大的多。但呂不韋只是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丞相,他沒有野心。
嬴政卻不這樣認為。
因此,他想除掉呂不韋。不過,呂不韋自莊襄王開始就在朝當政,功績甚大,想殺他是需要一個理由的。毫無疑問的是叛亂將會是一個最恰當的理由,但呂不韋并沒有為這個理由創造條件。
嬴政正苦于沒辦法治呂不韋的罪時,他突然想起呂不韋曾自稱為仲父,理由有了。
然后嬴政提筆寫了封信,這封信決定了呂不韋的生死,信的內容如下: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是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ā妒酚洝罚?/p>
其大意是,你對秦國有什么功勞,卻被封地在河南?你又與我什么關系,卻敢稱自己為仲父?你還是和你的家人一起滾到蜀地吧!
話語是如此的絕情!
這封信話雖無情,卻并沒有說要治呂不韋的罪或讓呂不韋自殺,但稍微聰明點兒的人看到這樣一封信時,會明白這封信的含義的。
否定我的功績,忽略我的地位,現在不死,早晚有一天會死在屠刀下的。
呂不韋想到自己被逼迫到如此地步,知道就算是現在躲過一劫,到頭來還是會被殺的,與其被殺,還不如現在就自殺,這樣還能保全名節。
呂不韋終于下了決定,他要為自己的尊嚴而死。
當呂不韋端起那杯鴆酒的時候,他回想起了自己曾經努力奮斗的歲月,我本是一個商人,有什么樣的能力能讓我當一回一國之相。
思緒中的回憶歷歷在目,往事如煙。
呂不韋突然大笑起來,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吾命盡矣。
一個商人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我一生無做錯事,為何會是這樣?
當我們現在再看這段歷史時,是需要給呂不韋一個公正的評價的:呂不韋的前半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不管你現在是什么地位,只要你有更遠大的理想,你就不會只在此停步,因為你的目標不在這里。
呂不韋以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成功扶持了子楚當上了秦國國君,而他也就此成就夢想,成功當上秦國丞相。能做到這一點,憑借的是他的能力,而非幸運。
當嫪毐起兵反抗的時候,呂不韋會不會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會不會想到此事會牽扯到自己?或許他會后悔,但事實已無法改變。
我們不應該忘記的是,呂不韋是沒有私心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只甘愿做一個丞相,以他的能力和勢力,讓秦改姓是件很容易的事。
但,他沒有這樣做,他為自己選擇了死。
或許這是天意。
嬴政除掉了威脅他的嫪毐、呂不韋,現在他終于可以放心地做他的國王了。
這一年,他二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