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 說難》曰:“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于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譯文】大凡進說的困難:不是難在我的才智能夠用來向君主進說,也不是難在我的口才能夠闡明我的意見,也不是難在我敢毫無顧忌地把看法所有表達出來。大凡進說的困難:在于了解進說對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說法適應他。進說對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卻用厚利去說服他,就會顯得節操低下而得到卑賤待遇,必然受到拋棄和疏遠。進說對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卻用美名去說服他,就會顯得沒有心計而又脫離實際,必定不會被接受和錄用。進說對象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進說,他就會表面上錄用而實際上疏遠進說者;用厚利向他進說,他就會暗地采納進說者的主張而表面疏遠進說者。這是不能不明察的。
【雁穹悟道】說人之難者,道不同也;道同而說之難者,不以術也;以術說人之難者,無視人之所以,無觀人之所由,無察人之所安也。
? ? ?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 ? ? 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 ? ? 《禮記·曲禮》曰“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
? ? ? ? 孟子曰,貴戚之卿“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外姓之卿則“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去。”
? ? ? 故治人以善,則以善言說之;治人以惡者,直言犯之,不聽則去。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