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一個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一個是對普遍現象的展現。
1-什么是窮人家的孩子
什么是窮人家的孩子?我對此詞并沒有傾注太多的關心。
今天要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是最可悲的家庭。
是,我們都知道,即使再富裕的國家也有貧民窟,即使福利制度再完善的地方也有窮極之隅。但也許很多人還沒看到的是,有的人家,即便再怎么富裕,也看起來不那么富裕。我不知道該要怎么去表達此時我內心的語言,壓抑的石頭落在心間大概也壓抑了我的語言組織能力,當然也有可能我本身并沒有什么語言組織能力,完全是滿嘴胡話。
什么是窮人家的孩子。你所謂的愛不是愛,是溺愛時,你就生在了窮人家。
2-我想講個故事
今天想講個故事。故事不長,只言片語,斷斷續續,不成章法,完全隨心而寫。
小陳,一個10歲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的年紀。
班里倒數第二。
她家跟我家關系還不錯,于是乎,就經常兩家串串門,說道說道。
我對于班級排名這種事,從不在意,也從未用有色眼鏡對待。因為我家有個孩子也倒數第二。
我們從來沒有因為這個對她大喊大叫,對她施以拳腳,更未嚴厲呵斥逼她下次考第幾。
我們說一切順其自然。只要看見你的進步,一點點的進步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我們從來不會對她說關乎排名差就毀終生的話語。
我們知道她不愛學習,我們也不強迫她學習,只要每天按時完成老師的任務,剩下的時間自由安排,于是,她開始學習自己喜歡的,一學期下來也算是有模有樣,學的不亦樂乎。
我說的小陳,爸媽對她學習的管教也較為隨心。并不會太在意這些所謂的成績。
但今天要講講的是我曾親眼所見的。
那天,我們兩家一塊外出游玩,本該是開心的時刻,卻讓我看著難受。
我不是貶低她的家庭,而是感覺到深深的慚愧。
早上小陳的媽媽,知道她外出游玩,早早的給小陳做了早飯。
早飯在我看來,著實豐盛。
一碗水面交融的熗鍋肉絲面,夾帶著烘炒的嫩黃的雞蛋花,看著便充滿了食欲。芹菜炒肉配著排骨。這是小陳的早飯。
這番看去,讓我也咽了咽口水,感覺極好,重點味道也美。
然而,小陳媽跟我說,小陳今天早上一點飯沒吃,就啃了塊排骨。你中午該幾點吃就幾點吃。不用管她。
我的確沒管她。
因為我們都提前商量過,因為小陳作業做的拖拖拉拉,本來定的八點鐘出門,楞是等到了10點多。所以就商量著2.3點再吃。一個是孩子十點的時候沒等到出門又簡單吃了一頓,一個是到了玩的地方也得快12點,稍微走走逛逛也差不多兩點左右。
也許這里告訴我,我自私。是的的確我自私,因為我還是小陳很親的人。
我知道她早飯不吃,不是不愛吃,那是她用來說謊的借口,不要覺得我夸夸其談,覺得一個10的小孩子怎么會說謊。的確,放在一般家庭,10歲的孩子正直的很,說一不二。放在小陳身上,前一句和后一句絕對不一樣。
小陳想在外面吃飯,所以早飯不吃,不是為了留著肚子,而是只是為了中午吃飯。
往常時間,我們出門踏青,都會帶一書包的零食,公園里找個涼亭,就地鋪陳,簡簡單單的野餐party就讓我們開心一整天。
這一次,我們選擇改善伙食,吃點其他的。
中間情節省略,飯我們也吃得很開心。我要講的重點在于回家后。
小陳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大姨,年紀不小不大,剛剛60出頭。
本該享清福的年紀,或是自我享受時光的時間。而她,卻忙碌著。
早上早早的起來收拾屋子,白天看著小陳還不滿一歲的弟弟,晚上準備著包個餃子,包餃子的時候還得趁空哄哄孩子。一天忙碌下來,忙得很。
小陳下午回到家。
進門甩了鞋子。對,是甩,不是脫。
小陳的奶奶趕忙接過她手里的書包,擺好鞋子,問問小陳餓不餓,還吃飯嗎?其實那時離小陳剛吃飯沒過多久。
我接過話,姨,剛吃飯沒多久,她不餓。您快歇著,別忙活了。
片刻后,我們就坐于客廳,小陳的奶奶早早哄著孩子睡了覺,這是剛清閑一會兒。
小陳坐在主沙發上,看著電視。
奶奶,給我削個蘋果吃。
小陳的奶奶立馬拿出果盆的蘋果削著。
奶奶,你怎么給我這么削,我不吃這樣的。
小陳的奶奶說我給你削成小片片那種,拿著吃方便的。
小陳自顧自的看著電視。
兩分鐘后,我看著小陳張著嘴,大姨往她嘴里續著蘋果片,小陳嚼一口,大姨的手往前伸一點。
直到吃完一片,再來一次重復動作。
我看著這一幕,也是心疼大姨這么個年紀,忙活了一天,還得伺候著小陳。
我開玩笑的說,小陳呀,你看奶奶這一天又是開孩子,又是做飯的多累呀,你自己拿著吃就行了,快別麻煩奶奶了哈。
小陳沒說話。
大姨接上,就是呀,我今天怎么怎么忙,布拉布拉說了一堆她如何忙。
確實很忙。
但始終手里的動作沒停過。
還在心甘情愿的遞著蘋果。
小陳呀,奶奶這么辛苦,你應該喂給奶奶吃才對,怎么還讓奶奶喂你哈。我說。
奶奶你往前遞遞。這是小陳的答話。
小陳奶奶也動作依舊。
寫到這里。大家也許深有感觸,尤其是對于已為人父母的很多人來說,這一幕似乎似成相識。
我不說一個10歲的孩子應該有怎么樣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也不知道。我沒有過為人父母的體會,也體會不到10歲孩子的心智。
我只看到,小陳10歲時奶奶親手唯蘋果。襪子內衣從來不洗,不是媽媽敦促,衣服都懶得換。白色的帆布鞋爸爸媽媽忙,爺爺奶奶忙沒人刷,兩個月就一直擺在那,穿幾天,放幾天,黑乎乎的沒了原來的樣子。晚上不是逼著從來不刷牙。早上飯有時候耍性子需要奶奶一邊哄一邊一勺一勺的喂,外套從來都是伸著手站在那等著別人侍奉等等,這樣的情景一幕幕太多太多。
這一幕幕不是愛,是溺愛。
這樣的家庭的孩子,怕就是窮人家的孩子了吧。
3-別人家的
我參加過家長會,了解過別人家的孩子,我也看過許多關于孩童的報道,知道別人家孩子的生活習慣。
當然,學生時代的我們,最討厭聽到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我們今天不談學習,就簡簡單單的看看孩子如何生活。
故事在這里講的就差不多了。故事的來源是我的朋友。她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我從來沒想到,一個十歲的孩子是這樣的生活習慣。不過我也不太了解其他孩子是如何生活的。
但我知道,當我朋友跟我講這些的時候,也告訴我,小陳這樣子下去,會被慣壞的。
我說不用這樣子下去了,就現在,你這么說,這孩子在孝敬父母尊老方面的教養也著實有所欠缺。
我一介無所成就之人,沒有什么資格去評論別人,也沒有什么資格去拿著別人家的孩子跟小陳去作對比,更沒有資格去告訴小陳目前的錯誤。即便有,我也沒有什么好的方法。
4-
我們這一代的80后90后,有一小部分人是靠父母的。我們的父母當年都是從零起步,而我們只是生在逢時,恰好有些父母奮斗了一生攢了積蓄,買了房子,也有些父母恰好工作穩定,順便把你的工作也搞定了。當然80后90后絕大多數人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更有一點點,很少,幾乎微不足道的人,生靠父母,活靠父母,即便父母年長,還要靠著父母。
當然,也更有甚者,許是生不逢時,此一生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的窮人家孩子生活的模樣。
孩子,你還小,不必一切都要自己去爭取,但是孩子,咱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咱也不想做窮人家的孩子,請不要理所當然的接受著嗟來之食。適當的時候,自己神伸手,拿起一塊蘋果放在奶奶嘴里,更多的時候,拿起手里的蘋果,自己細細啃食。
孩子,也許你不知道什么是溺愛,但是你要知道怎么去打理自己。不需要抹粉畫眉,不需要領結熨燙,最起碼吃飯的時候,請你抬抬手,拿拿筷子。
5-最后寫給女孩子
最后回回歸的女孩子身上。
女孩子,有些東西你要學著自己去做。
我媽曾讓我學炒菜做飯。她總是叨叨著,你會做和你不會做是兩碼回事。你會做不做可以,但你不會做堅決不可以。以這兩句話送給女孩子們,共勉之。
6-后記
不是我們生不在逢時,不是你家庭條件多么艱苦,當你開始年紀尚輕就開始學會享受時,別忘了想想咱是不是窮人家的孩子,想不想當窮人家的孩子。
當然,我想,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那么,做父母的接下來該如何做,做爺爺奶奶的該想想如何去做,做姥姥姥爺的要怎么去辦?
沒關系,一切還早,改變,就在現在,為時不晚。
好了,今天完全是胡寫,不在調調上。見諒。
如果你還喜歡我,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謝謝。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