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迷
圖 |?Alex Kunchevsky
前有P2P,今有ICO。
當年,P2P行業瘋狂發展時給出了高至20%的年化收益率;如今,很多“不靠譜”的ICO項目甚至打出了200%、2000%的收益率。
“幣圈太火,鏈圈人已經不夠用了。”在一場金融科技論壇上,一位區塊鏈專家感嘆。
一、
ICO這個詞脫胎于Initial Coin Offerings,翻譯過來意思就是首次虛擬代幣公開發售。
為了發展項目募集資金,面向公眾公開銷售一些虛擬貨幣。
類似于新股發行的IPO,只不過IPO發股票,ICO發代幣。
IPO背后有公司業績做支撐,ICO背后有什么呢?
什么都沒有。
為了繞開監管,這些代幣不會直接募集資金,你得先自己買一些比特幣、萊特幣等通用的數字貨幣,交給做ICO的公司,支持對方開發新幣。
如果項目發展好的話,代幣的價格就被炒高,你可能一夜暴富。
但是如果項目發展不好,真金白銀扔進去可能都聽不到水花響。
二、
想搞懂ICO,先得搞懂什么是比特幣,想搞懂比特幣,先要搞懂什么是區塊鏈。
比如說你記不住銀行密碼,可以選個自己喜歡的數字作為密鑰,然后加減乘除神馬的隨便想個公式作為加密方法。
然后就可以把密文貼在桌子上了,因為除了你,誰也看不懂。
區塊鏈本質上要解決的是人在交易中的信任問題。
比如我要給你個小紙條,中間會傳很多手。。鬼知道中間會不會有人拆開看看或者把里面的東西改掉。所以我就用個算法把東西加密一下傳給你,同時再給你個天書,等你解密還原的時候會做一個驗證,把那個加了密的小紙條驗證一下,和我給你的那個天書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就是中間被動手腳了。
比特幣就是這個過程中的獎勵機制。
它不能吃不能穿。只是數字貨幣,是用區塊鏈技術做的一串一串程序代碼。
想要獲得比特幣的人,需要通過計算機做運算,誰先算出來,誰就能先挖出比特幣——這就是比特幣的發行過程。
三、
“珍愛生命,遠離賭博。”幾乎人人都知道。
但是實際生活中“博一博,單車變摩托;賭一賭,摩托變吉普”才是不少人的信條。
ICO項目開始進入小區進行宣傳,而參與投資的大部分還是社區中的大媽,一些論壇里面也有大媽的身影,聽不懂也要去收集情報。
當不會用電腦的大媽都想投資ICO時,你就知道這個市場有多瘋狂。
ICO項目有三種,一部分是“拿了很多錢干了很少的事情”的,一部分是圈錢跑路的,還有一部分是項目優質、團隊靠譜、眾籌金額合理的。
可是第一種和第三種都很少,但是第二種很多。
因為沒有監管,這些代幣交易基本上都是24小時進行,沒有漲跌幅限制,內幕操作的灰色地帶空間巨大。
互金協會,已經發出ICO涉嫌詐騙、非法證券、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張三伙同李四和王二麻兩人弄了個張李王幣,圈了一通錢,開始算密鑰,起初就三人用。突然有一天,李王倆人掉河里掛掉了,這事兒也就打水漂了。。。
退一步,遠離欲望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