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兩個價值坐標體系:
行業-企業-職業? 這是組織體系
圈子-能力-特色? 這是個人體系 ??
01
現在我們選擇工作時,應該都是先選擇一個行業,然后在選擇一個企業,依舊自己所學的專業或者是工作經驗。
當然,很多的工作經驗是可以遷移的,滿足于同行業不同公司之間的流轉。如銷售,你的溝通能力適用于各種產品;又比如教育培訓的運營經驗,你的運營經驗照樣用的上。
但,這只是在同一個行業中。
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分,只是放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才沒有體現出來。
所以,我一直有一個思考:如何把個人的效益做到最大化,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天分呢?
02
我自己現在是在電網部門工作,以前覺得自己興趣不在這里,也學不到什么東西。如果安逸的太久,怕是會失去追尋的勇氣。
仍記得剛來時候,跟一位前輩聊天,他說“其實工作無非就是兩塊:技術和業務,你看自己適合哪塊,然后就發展哪塊。電網部門總會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不論是你懂技術還是懂業務,肯定是一直有飯吃的?!?/p>
以前,覺得現在這工作,但是出去后離開這個行業,我還是什么都做不了,難道只能束縛在這個行業?上學那會兒常聽人說一定要學會一門技術,然后走到哪里都有飯吃。
但現在這個時代,難道還拘束在這個概念中嘛?網絡主播、自媒體、寫作、游戲代練.....各種的新奇職業的涌現,給這個時代帶來了無數的可能性,只要你有別的方面的能力。
有游戲天賦、讀書多文筆好、走的地方多.....等等的,都可以給你帶來新的機會。
這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二個:個人增長體系。
以自己能力為核心,擴大自己的圈子,找到自己的特色,逐步的影響更多的人,會走的原來越遠的。
03
昨天學到了一個新的概念。
講的是在未來職業世界中,只有三種人存在。
產品人-負責生產、挖掘信息;
媒體人-負責傳播、擴散信息;
運營人-負責鏈接產品人和媒體人。
當一個人接收到一段信息后,下意識的處理方式是什么樣,就意味著你是屬于哪種人。
產品人-會深入挖掘這段信息,不斷增加自己的信息量,慢慢的他就會變成一名專業人士;
媒體人-會盡可能的把這個信息傳播出去,持續傳播,從而周邊便會聚集很多人,進而產生了更多的鏈接;
運營人-會想到去哪里找更多的專家生產更多的信息,找更多的人傳播出更多地鏈接。
04
我常常焦慮于,自己如今的工作并不能給自己未來的成長,每天的重復性工作簡直可以一眼看見頭。
干過建筑,學過開發,現在搞電網,平時倒是喜歡寫寫文字,畢業一年多,尚未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一個每天可以讓自己激情的工作。
我理解的個人成長,其實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試錯、迭代。
三十而立,在30之前,多犯些錯,多走些冤枉路,并不怕,只是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個概念,以前總是聽到,卻從未認真理解過。
“垂直領域”
無論任何人,任何產品,首要的都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像我們個人,想做哪方面的事,對哪方面感興趣,然后深入這個領域,一直挖掘。
比如寫作,我就沒找到自己的定位呢,不知道想要一直寫哪方面的內容。
我這個人,興趣挺多的,想寫的東西也挺多的。寫過言情的,寫過武俠的,也想寫懸疑故事,也想寫厲害人物,好多時候,還會寫自己的經歷感悟。
我寫作,是始于興趣,一支筆、一張紙,經常是漫無邊際的幻想,想到哪里寫到哪里,不成篇幅,疏于系統。往往會把一個好點子寫成爛大街的故事。
你看那些牛人、高人,大都是找準自己的定位,要么是情感專題,要么是運動健身方面,要么是養生專欄,總之,是找到一個方向,然后一直做下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的名字成為一個IP。
綜合下來就是四點建議:
1、找到自己的方向。
2、走出去發展自己的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
3、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4、放大你的特色。
關于能力,有三個問題可以給你提供依據:
1、有什么事,我在這個圈子中有能力優勢?
2、有什么事,我在這個圈子對大家最有價值?
3、有什么事,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兒?
如果你能找到這三者任何兩個的交集,就持續做這件事,很快就會在圈子中形成一個獨特的能力標簽和優勢。
我是柳江南
堅持日更的第3天。
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加速成長,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