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七十四章、七十五章、七十六章、七十七章新解

《道德經》第七十四章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大匠斵。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新解:

(民)一般人體內眾生是麻木的,他們并不知道你和他的關系,其實你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你的不知道,體內的眾生不僅得不到你的滋養,反而時時要被你掠奪能量而外用于平白無故的浪費,他們反抗時就是你生病的開始,他們死亡時也是你死亡的開始,你不厚道他們就是不厚道自己,他們死時最大的損失是你自己,若能使他們激活不斷強大而有了自強不息不愿意失去生機活力的能力,那你就是得無字天書真傳的奇人。

當下的你若覺悟而證得河圖靈體、洛書魂魄、六十花甲子性能、六十四卦變,你就是眾生的上天,既然是上天肯定有管理他們殺他們的權利和能力,你撓撓癢就有幾萬個眾生細胞死去,你一頓飯吃的不合道就有萬萬個眾生被誅滅九族,你殺你體內的眾生時沒有任何一個能抵抗,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才對,好生就是滋養生育升華他們,而不是像木匠一樣把活的樹砍下來,然后去設計自己想要的家具,你的內在能量性能運用就是(大匠),你體內的眾生就是樹木,能量性能來自于眾生,所以要善用體內能量性能,是讓他們養護眾生歸于洛書軌跡和河圖靈體,而不是去傷害他們,否則就像自己家的木匠砍樹作家具傷了自家的樹又費了自己的力一樣愚蠢。

《道德經》第七十五章原文: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者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新解: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也。)人是體內所有眾生的結合體,任何一個生物體都是他體內所有眾生的結合體,整個宇宙也是萬物的自然體結合而成了整個宇宙。

宇宙、萬物和人一樣都渴望強大自我,都在尋求自我強大的方法。這強大的方法只有觸摸天的真正修道者可以運用,這天就是那無形的靈體河圖結構,掌握這個無形靈體結構就可以把自身多余而又浪費的能量性能用于內在性能能量不足之處(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之道,就是靈體河圖的建立過程或者建成之后,在以洛書魂魄運行軌跡建立的過程中梳理了六十花甲子所呼應的種種性能,這各種性能有強有弱,強的就是有余,弱地就是不足,運用卦變,強的補給弱的,損有余補不足。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這兩句話聽起來好像天道和人道是相反的,其實不是,這句話本意是越是內修天體結構圓滿的人越能無形的性能相互激活建設,反應在有形有相的人事、財富……上,靈體結構越完整的對越是對不完整的人的力度就越大,越完整的財富地位成就越來越強勢,越不完整的財富地位成就就越來約弱勢。

所以圣人都知道運用洛書的軌跡和六十花甲子的性能去卦變自己無形的河圖靈體,讓自己內在的河圖靈體回到先天本來就完整的結構,內修自己吧,只要保持宇宙萬物統一的無形的結構的完整,運行軌跡的強大,能量釋放的強大,不用去把持什么也不用去貪圖什么,因為這宇宙就是你的。

這么偉大而又一本萬利的無形體系怎么入手呢?必須從無形的陰陽屬性的性能入手。

人活著時性能強大,人就充滿生機活力,死的時候就是性能喪失的時候,不僅是人萬物都是這個道理,所以人的性能一旦駕馭六十花甲子的力量可以外用也可以內用,外用時(兵強)(木強)就是向外人展示生命狀態的強大然后生命能量損耗,內用時讓自己生命發生了蛻變升級。生命蛻變升級的一個征象就是各方面更柔軟了。所以(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民)體內眾生為什么饑?因為大量的生命能量性能被你外用。體內眾生為什么難治?因為本來不變而要守護的靈體生命結構和魂魄的軌跡被擾亂。體內眾生為什么不去激活自己的生機活力?大量的生命能量被你外用完了,怎么會有他們的活路。所以找到無的能量體系并用于內在生命的蛻變,就是所謂的內修,這比一般的養生珍貴多了。

“九五宮”文章全部原創,感興趣的朋友請長期關注,了解更多可查看歷史文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