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是涉及印象筆記相關方面的知識管理。陳老師提到了幾個詞,inbox(中轉站),信息流,知識管理,費曼。
老師每次更新的文章很長,有9000多字,看完要花半個多小時。里面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建立inbox(中轉站),包括電子inbox和實體inbox。實體inbox包括拍照,截屏。電子inbox包括微信文章,微博,簡書,知乎豆瓣等。將這些文章剪接到印象筆記,深讀。
【2】在印象筆記里建立知識體系,以便歸納。
【3】用費曼原理看書。老師提到了眼到,即不要一字一字讀,讀文章的結構和內容;腦到是有所思考,結合自己經驗理解;手到,即記到印象筆記里。
【4】在印象筆記里對文章高光和插入卡片。高光是把重點內容標注出來,插入卡片是在內容下方插入表格,在表格里寫自己感想。
以上是我理解的部分,其余的內容,個人愚笨,沒能理解的透徹。老師的文章還是相對有理論性的,教的很多知識是新接觸的。
其中一些原理看上去很好,但是運用起來,比較困難。比如印象筆記,如何分類,如何剪裁網頁,如何用xmind做圖。
因為報了知識管理的課程,老師送了番茄法的講課,這個我大力贊成,試用后,效果很好。在這之前,我看書一直是2個小時連續看,中間不停歇,但是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設置了25分鐘的番茄時間后,就會覺得時間寶貴,努力看書,不能走神。課后5分鐘,不玩手機,完全放松,又恢復到精神的狀態。
下面是關于番茄工作法的內容:
25分鐘工作:
- 量線選擇,25分鐘只做該做的事。
- 創造儀式感,比如開始時聽音樂。
- 用輔助工具抵住誘惑。
- 用5分鐘原則戰勝拖延癥,先做5分鐘再說。
五分鐘休息時間: 絕對不做燒腦的事
- 純放空,放下手機,看看窗外
- 做家務碎事
- 做伸展運動
- 直接躺在地上或者沙發上,恢復身心(適用超高強度工作)
切換問題:
將5分鐘休息提升到長期戰略高度,比如腦子里裝個問題
專注時間太短,很容易看到2個小時:
培養長時間工作的內在工作感,發現自己沒有想的那么專注。長期疲憊不如短時間專注力。
用番茄場景:
- 獨自
- 專注
- 積累
- 習慣
不用番茄場景:溝通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