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兩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既然青春留不住,真的被電影里的故事觸動到了,想想自己的大學生活,完全沒有電影里的瘋狂,基本沒有參加過社團活動,沒有談過真正的戀愛,唯一的記憶就是考證、兼職、上網和睡覺,沒錯,那就是我的大學。正如電影里說的,時間恍如白駒過膝,忽然而至,眨眼間畢業已經四年,還沒整明白,還沒瘋狂過怎么就“老了”呢?昨天還聽著80后怎么怎么樣,闊別一年多重入職場,發現這里已經是90后的天下了,電視里手機里還時不時冒出個90后CEO出來,面對此,心里多少會有些不平衡,我不是一個太過多愁善感的人,但我確實已經26周歲了,抓著青春的尾巴,奮斗在路上,感覺已經落后同齡人了,心中難免有些心傷。難道這就是我要的青春嗎?
回想畢業這四年,斷斷續續打過幾份工,沒一份超過半年,也創過業,但一直不溫不火,雖然有個大致方向,但目標還是不明確,前途還是不明朗。難道是自己折騰的太過了?太缺乏堅持了?好像也不是,開網店這么枯燥的事我都堅持了幾年。那是自己沒找到真正的興趣領域?沒找準自己的位置?或許是吧。那又該如何去找呢?還有多少時間等著自己去找呢?父母年紀大了,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該成家了,該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了。
最近想得有點多,糾結于全職創業還是兼職創業,如何選擇繼續創業和重新就業當中,搞得自己很焦慮甚至有些迷茫,眼看著這年就要過去了,而年初制定的目標卻還很遙遠,鴨梨山大。
但轉念一想,這幾年自己也不是一無所得,前后開關了兩個網店,但隨后又開了第三第四家,不出兩個月就做到了過去一年多的業績,現在又經營起了新的業務-江西土特產,想著借此能有所突破;重入職場也不像一年多前,想找份電商運營的工作都難,只能從運營助理開始,而現在只要自己想做,立馬可以上崗,崗位從運營專員到運營主管之間可選;一年多前自己的期望月薪是3000,現在是5000,一年多前,是自己找工作,現在是工作找我······所以說這幾年自己并沒有白混,而是一直在積累,為未來的某一刻做著鋪墊,或許現在的自己還不夠成熟,業務也算不上熟練,但比起一年多前,尤其是剛畢業那會,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唯一的可能是自己成熟成長的還不夠快,?這就看自己怎么想了,但至少有一點值得肯定,現在的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方向-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發展,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將自己的理念信念注入品牌當中,進而正面影響幫助到眾多的人,最終的目標還是當初那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并最終建立自己的商業文化帝國。而現在兼職運營的書店、特產網店以及加入創業公司就職都是為了實現那個目標而采取的階段性策略。
看來畢業這四年我所走過的貌似很多的彎路未必是彎路,挫折未必是壞事,它們很可能是我實現目標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我不應該去苛責去懊悔,而是應該去感恩這段歷程,要是沒有它們我可能永遠找不到目標或者根本無法堅持目標,或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成長之路上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我覺著這就也是青春的一部分吧,?至少這就是我別樣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