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完最重要的事情,那些相比之下次要的事情會自動“升級”為當前最重要的事。
每天,我們有意無意地在做選擇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盡管有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
現在,我每天忙完手頭的工作后,就會打開手機看專欄文章,研究分析,思考留言,升級操作系統成為第二重要的事情,因為思考質量決定了其他的一切。
所以,每天工作時,我將工作排在第一位置,專欄學習排在第二位置,寫作排在第三位置,之后是英語、管理學與心理學的讀書記筆記,而其他跟隨大流,操別人的心,我已經沒有時間去做了。
一年的成長相當去過去十多年的成長,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注意力花在了最有價值的事情-成長上。
但,首先明確對自己成長最重要的事情,認真去做,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2.愛上一件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先把它做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你就可以愛上這件事了。
這句話相似是之前一句鼓勵大家踐行的升級版本,體會了踐行的好處,你停都停不下來。
開始寫作以后,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讀過的書,看過的文章和視頻都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大腦反應速度和思考質量的進步。
我是怎么樣發現這些進步的呢?
每天上課時,我迅速思考,分層整理,準確地表達要講的意思,學生們想比之前很快理解了,表面上交流溝通的提升了,根本在于思考準確,清晰了。
這給了我持續寫作的信心和力量,體會到了寫作帶來的好處,再也不能停下來寫作的腳步。
3.我們不能強迫任何人進步,當然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拖住成長的腳步。
每一次閱讀專欄的文章,我都感受到了大腦的興奮和激動,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為朋友們發送了很多的文章分享。
有時,我很好奇得打開文章紅包,閱讀文章的次數處于個位數,甚至有一次一位同學說,同學群不是我上課的課堂。
心里有些不快,但轉念一想,我還沒有成為可以說那話的人。
從那之后,我只給愿意學習的人分享,并且先開始默默地學習提升,再關心親人朋友們的進步。
那自己先做好自己,等到自己已經進步到讓大家感受的程度,他們會自然加入到學習的隊伍了。
學習成長成為一種愛自己,愛家人和親朋的事情了,所以先不受影響,努力做好自己,未來一起變得更好。
4.事情總歸是人做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比較靠譜,我們傾向于相信他做的事情也比較靠譜。
本周的主題文章中講到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標準,人>內容>形式。
去年5月份,我讀到了《把時間當作朋友》,心中產生一種巨大的震撼,笑來老師將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認知科學、流程管理等理論知識應用在學習和實踐中,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和分析世界啊。
我竟然從來沒有想到,牛人眼中的世界原來和我們差別這么大呢。
第一時間訂閱專欄后,每一篇文章總是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學會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實用的思考工具,我們受益匪淺。
因此,我越來越確信一個道理,厲害的人更可能做出厲害的事情,優秀的人更可能做出優秀的產品。
選擇由牛人制作的產品,是我們快速高效找到高質量產品的方式之一。
上周,笑來老師又講到,中國的書價是非常便宜的,出版版數多,印刷次數多的書籍就是一個選擇好書的標準,并且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快速鏈接,而網上選擇人數越多的產品,質量也可能更高。
盡管有些個別屬于意外,不過這也是一個快速選擇高質量產品的另一個標準。
我們可以將節省下的選擇時間投入到學習成為中,未來收獲可能的巨大價值,這比花更多的時間一直選擇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