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作為一名老師,帶領(lǐng)十多名中國初中學(xué)生去參加一個為期兩周的國外營地活動。這次難得的經(jīng)歷,讓我深深的意識到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建造師。一樣的環(huán)境,有人會把它建造成"天堂",有人卻會把它變?yōu)椋⒌鬲z"。
? ? ? ? 那是一個已經(jīng)有100多年歷史的營地,位于一片原始森林中,營地內(nèi)有山有湖,孩子們可以盡情釋放。進入營地,到處可見蔥郁的大樹,樹下長有各色的蘑菇,樹干上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螞蟻爬來爬去,樹枝上不時可以發(fā)現(xiàn)小松鼠跳來跳去,孩子們住的小木屋就隱藏在這片森林之中。
? ? ? ? 作為他們在國外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孩子們有機會就找我傾訴。幾天下來,孩子們基本上分為了兩派,一類是玩得不亦樂乎派,一類是度日如年派。第一類孩子每天忙碌于參加各類活動,已經(jīng)被曬成了“黑人”。見著我一般都會叮囑我,要告訴媽媽這樣那樣的好事情,比如今天又學(xué)會了什么新本領(lǐng),雖然把腿摔傷了;昨天晚上大家在宿舍里玩得特別開心,因為有一場螞蟻大戰(zhàn);今天又學(xué)習(xí)了什么新的英語單詞…,營地已經(jīng)成為他們眼中的天堂。還有一類孩子,是天天來詢問還是幾天可以回家。他們會說這個小木屋沒法住,到處都是螞蟻和蜘蛛,他想念國內(nèi)的五星酒店了;這里的活動一點也沒意思,他什么也不愿意參加;宿舍的小朋友又欺負他了…,營地成了他們的“地獄”,天天想著如何逃離?
? ? ? ? 開始我很詫異,一樣的環(huán)境,一樣的木屋,一樣的活動,孩子們卻給了我截然不同的反饋。有的孩子把它描繪成"天堂",有的孩子把它描繪成"地獄"。而我,作為一名身在其中的成年人,知道它即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它只是一座原始森林中的營地而已。
? ? ? ? 后來,仔細想想,我釋然了,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犯同樣的錯誤。面對同一個中國,有的人會認為它充滿機會,樂觀相對;有的人卻認為它太黑暗了,天天抱怨。面對同一家公司,有的人會認為它管理松散,沒有凝聚力,很快離開;有的人卻認為它管理寬松,空間很大,做成很大的事業(yè)…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但是每個人又都生活在一個"自己建造"的世界。是天堂,是地獄,全在心念之間。每天,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自問,我在給自己建造"天堂",還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