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日子,不牽扯一點的高考的話題,仿佛有些不合時宜!
今年大約于往年有些不同,高考的開始的前幾天,突然各種有毒雞湯充斥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是在用各種有趣而又帶有那么些現實的東西評論著高考。至于內容就不用列舉了,總之少了以往那些油膩膩的雞湯,多了很多渾不吝的調侃。
這是一個全民調侃的時代!
笑過之后覺得,這些有毒雞湯,無疑不代表了一些社會大眾對高考這個所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中國人最最關心和關注的考試,已經出現了一些釋然。一方面可以給考生減壓,另一方面也能給家長減壓,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場考試而已,對于我們的人生是很重要,但這個考試,并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
突然想到了我還在上學那些歲月!
突然想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苦澀時光!
關于學習,我始終最感謝我的父親。我不是一個好學生,我是那種很叛逆的人。就在我執拗的憑一己之力與思想僵化的老師對抗的時候,我的父親選擇站在了我的這邊,堅毅的對那個滿臉橫肉的班主任老師說:我的孩子我了解,我就讓他自由發展,學習的事情你不要管了。
那一刻,看著那我平生最恨最恨的老師(我恨她諷刺挖苦揭短亮丑的風格,并不很她這個人)目瞪口呆的看著我父親轉身離去的背影,我打心底里感激和崇拜著我的父親。他并不是對我的溺愛,而是他用他自己的行為,堅定的守衛著兒子的自尊!
后來,我在班上的日子可謂輕松和自在。班主任從此對我不理不睬,只不過有時還會在自習時大聲的對著全班同學不點名的奚落著我:你爸還讓你自由發展,我倒要看你發展個什么樣子!
班上同學迫于她的淫威,也對我躲之不及。就這樣,我一個人自在獨行,日子也很愉快和自在。在這一段時光了,我學會了獨處,學會了旁觀,學會了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傊@段時光不是很長,所以也并沒使我孤僻,但這一段時光,卻讓我過早的體會了一些和年齡不相符的東西。
有一本叫做《獨處的藝術》的書,作者名字記不起來了,在書中,作者反復向我們傳達這么一種觀念:
?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他們沒有在與孤獨的對抗中失去目標。而是通過一種強大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勇氣以及行動的力量在孤獨中成功突圍,并最終鍛煉了自己的意志、突破了自己的極限、贏得了面對紛繁復雜的人生舞臺的心靈資本。
我對此,有很強烈的認同感。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卻給我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門,我從那時起,喜歡上了獨處,喜歡上了安靜,更喜歡永遠作為一個旁觀者冷冷的看著這個世界。
說起來也巧,后來,那個老師的丈夫成了我的同事,他經常驕傲的告訴其他人,我是他太太的學生。對此,我總是報之微笑,從未提及過我的那位老師,也從未接過他的話茬。但從某種很矛盾的角度來講,我打內心里感謝這位老師,她讓我的玻璃心從小就碎了一地,她讓我從小就學會了冷眼旁觀,她更讓我看穿了人情的冷漠。讓我靠著父親的支持和自己的倔強在孤獨中成功突圍,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養成了獨處的習慣。
我喜歡獨處,一個人信馬由韁,一個人風言亂語,一個人黯然神傷,一個人放空,一個人沉靜,一個人吶喊,一個人就那么坐著,一個人一本書,一個人一杯茶,或是一個人什么都不想,就單單那么坐著。這種感覺,實在很美。
張楚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其實我并不孤獨,但我喜歡獨處。我喜歡和我僅有的靈魂一起,相伴獨行,共同去探尋那只存在于自己內心世界的自由,一起去享受自己和靈魂之間的共鳴。
那就夠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