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刊登過一則研究,說烏鴉會使用類推方法以小博大,擅于借力,非常聰明。
它們會先把核桃叼起,飛到高高的樹枝上,再將核桃摔下去,等核桃撞破了,就能吃到美味的核桃仁。更聰明的烏鴉,還會把核桃摔在公路上,讓車輪把核桃軋碎。
還有一則烏鴉喝水的故事。說口渴難當?shù)臑貘f,意外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水瓶,烏鴉高興極了。可正準備痛飲時,才發(fā)現(xiàn)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頸又長,烏鴉的嘴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水.......
想必大家都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值得探討的是,人類也天生擁有這項很偉大的技能——借力。但借力思維卻表現(xiàn)得遠不及烏鴉,難道越強大的物種,越不喜歡借力嗎?不一定!但越強大一定是越自負的。現(xiàn)實中,不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嗎?如果我們是那些烏鴉,那么我們當中一定有很多人會發(fā)狠話,“老子就是不相信,憑我的利嘴啄不開你核桃;也堅決不相信,憑矯健敏捷的身軀,會撞不開你這個只裝半瓶水的玻璃瓶。”
于是,使盡全力拼命啄核桃,拼命撞玻璃瓶。直到滿嘴鮮血淋漓,在玻璃瓶上撞得頭暈目眩,也還不甘心。直到力氣全無,餓死在核桃旁,渴死在玻璃瓶旁。若有幸活著,則可能卯足精氣神再繼續(xù)戰(zhàn)斗。當然,聰明的我們還會調整戰(zhàn)術:認真分析啄核桃和撞玻璃瓶的角度、力度和方法;我們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會認真研讀類似于《啄開一個核桃的方法大全》、《烏鴉界最強玻璃瓶撞擊法》、《大神教你一秒啄十個核桃》,等等。
02
以上這段文字,很愚蠢、低劣且諷刺。卻是我們很多職場人的真實寫照——我們很難承認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我們會拼命補強自己的短板,天天加班,苦干到凌晨。這一切努力的核心驅動,來自于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巴不得成為全宇宙第一強。
我認識一位準備外貿創(chuàng)業(yè)的女孩,她很勤奮,起早貪黑忙個不停。起初,為了搭建一個外貿網(wǎng)站,因此,苦學建站知識和技巧;建站學完以后,要展示產品圖片,于是,又苦學Ps制圖技巧。而此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家人出于關心不斷追問創(chuàng)業(yè)進度,自己也很焦慮,信心開始動搖。最終還是重回職場上班去了。
大家再對比一下這個故事,看看自己更傾向于前者還是后者。
一位女孩去某家公司應聘策劃崗位,面試結束后,老板把正值公司要推廣的新項目做了介紹,當做她的考核作業(yè),要求三天內提交方案。女孩很有信心,當即答應了老板。隨后,女孩在第一天內,聯(lián)絡了多家廣告策劃機構,把項目簡介和相關要求對接清楚以后,要求他們在第二天內交出自己的方案雛形。女孩就在這些方案中進行篩選,并加上自己的構思,形成了最終的方案。最終,女孩順利拿到了Offer。
我還見過不少這樣的情況,一個剛入職不久的應屆畢業(yè)生,通過老員工或者上司的協(xié)助,攻克了行業(yè)內的大客戶,拿到了公司里最大的訂單。這時,很多老員工會說新人運氣好,的確,新人運氣很好,而且單子也不是自己談下來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新人很會借力,這一舉動幫其快速完成業(yè)績考核,早早過渡完試用期。同時,帶著一股子喜悅感又拼出更好的業(yè)績,慢慢成為老員工們的直屬上司。
當然,也有很多新人和職場老鳥,不喜歡也不擅長借力。他們更喜歡獨自鉆研,一個人“死弄”,而常規(guī)的結果也就兩種:要么爆發(fā),要么沉淪。而不論是哪一種,他們總是單兵作戰(zhàn)。不僅孤單寂寞,還走了很多的彎路,關鍵是有的掉到溝里去了。
03
戰(zhàn)國思想家,荀子也有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指,君子并不是比常人聰明,而是擅長于借助外力,更容易取得比常人更高的成就。可見,借力是快速發(fā)展最佳途徑,且這樣的事例也不勝枚舉:借明星代言廣告、蹭熱點賺眼球、借船出海、借殼上市、借政策拿國家補貼、借趨勢快速創(chuàng)業(yè),等等。
而比借力的方式方法,更勝一籌的,就數(shù)借力思維了:1)、搞清楚我要什么;2)、誰有我要的;3)、對方需要什么;4)、我有什么,或者我能創(chuàng)造什么,來滿足對方的需要,從而交換到我想要的。
比如,那位做外貿的女孩,可以打聽幾家域名注冊及建站公司正在招聘的崗位,然后販賣自己的時間和技能,換回建站的回報。正如第二位面試策劃崗位的女孩,她用訂單滿足策劃機構的業(yè)務需求,從而換回了方案,再用方案拿到Offer。總之,只要養(yǎng)成借力思維習慣,我們就能想到無數(shù)借力的方法,幫自己取得成功。
那么,借力的本質是什么?
借力是價值交換,也就是分享,分享自己的價值,從而換來別人的價值。這與賣掉10斤土豆,再去買鞋,跟直接拿10斤土豆去換鞋是一樣的道理,都在進行價值交換。值得思考的是,既沒有土豆可交換,也沒有錢的時候,能去商店賒借一雙鞋嗎?當然可以!拿什么購買?刷臉!比如馬云,就算他身無分文,我也相信他可以用臉刷到一雙鞋,而且會有店家很樂意。
為什么馬云可以?因為他分享了很多的價值,而且對別人很有用,造就了很多網(wǎng)商,也造福了很多網(wǎng)民。因此,哪怕他身無分文,只要別人相信他是其本人,就愿意讓他刷臉。
04
共享經濟有很多層含義,其中一層就是一對一或一對多,彼此分享出自己的價值,彼此借力,互利共贏。因此,共享和借力與“最短板決定你裝多少水”的木桶原理,是背道而馳的。因為我們的長,剛好補了別人的短,從而換來別人的長補了我們的短。即共享與借力等于“揚長避短”。
既然越揚長避短,分享越有用,借力越多。那么,怎樣才能充分揚長避短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發(fā)掘自己的天賦才能,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只有如此,才能分享出最大化的價值和能量。
因為,我們的臉所能刷到的,所能借到的,不會超過我們所分享出去的。小到朋友愿意借錢給我們的數(shù)額,大到老板主動給我們升的職,加的薪。
現(xiàn)在,不妨問問自己,我這張臉能刷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