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

? ?小時候對過年的印象,無外乎這么兩種,一是滿街滿眼的喜氣洋洋的紅色,一是家家飄著的好吃的好玩的味道。

?新春佳節臨近,各家各戶門口貼著紅紅火火的春聯,倒福;家里囤著一盒有一盒,一箱又一箱大大小小紅色包裝的年貨;走親訪友間笑迎著寒暄的都掛著喜氣洋洋紅撲抔的笑臉;小孩子揮舞著手上長輩寄托著祝福的紅包傻笑......

?印象中年味兒更香,更多,也更暖到心坎里:爬到陽臺去聞掛著的臘肉咸魚的香氣,咸味,鮮味,總期待快快過年,好來一頓饕餮。老家過年包餃子,切的細細的青菜和上剁碎的豬肉,撒上一把蔥姜蒜,淋上一碟芝麻油,再拌上一小碗的蟹肉蟹肉,蟹肉的鮮氣,豬肉的香氣,混上青菜清清爽爽新新的清香和芝麻油的獨特飄香一混兒便是闔家團圓的味兒!

?印象中的其他的年味還多到數不清:搓湯圓時磨成細沙的黑芝麻發出的甜香,糯米的軟糯米香;父輩觥籌交錯間的煙酒氣,花生香;小孩子離不開手的爆竹煙花味兒;新春祭祖寄托哀思的紙灰味兒......

?除了這些熱熱鬧鬧的年味兒,陪伴我過年的大概也少不了書香墨氣。

?新春佳節,拜親訪友之余,閑閑拾起一本書。或散文,像一縷茶香,品其繾綣閑適,云淡風輕之香氣;或小說,像火鍋,咂巴其麻辣鮮香,酸爽過癮的人生滋味;若是一本經典拗口之巨著,《論語》《圣經》,則如啃起一塊饃饃饅頭,聞起來平淡無香,吃起來費力無味,可停下來細細回味,淀粉轉化成葡萄糖帶著清淡的香甜,就像這些經典之書,初次咀嚼費力無味,可那些沉淀在心底的細枝末節是支撐生命的能量,滋養出甘甜的靈魂。

?每逢佳節,我還會寫下一章自己的“秘密”。

?從2012年開始,在每年的新春前后,我都會寫下一份總結,一份展望,和一份遺囑。

?我常常在想,如果人的一生只能活80歲,那一共不過就是30000天左右的光陰。這一年365天里可以發生這么多的意外,生命里有那么的猝不及防的離開。

?這樣想來,從沒有經歷過戰爭,大的身體病痛,未曾有過車禍,空難,意外傷害的我該是上天多么垂憐的幸運兒。

?或許,我還沒修煉到“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來過的”積極珍惜,但歲歲年年,用給自己立遺囑的方式和自己告別,道珍重,向成長中遇到的每個人感恩祝福,總能修筑起一份內在的坦然和惜福。

?也會更加珍惜每一次過年辭舊迎新,合家團圓,熱熱鬧鬧的年味兒。

祝愿離家游子還能回家團圓。

?也祝愿天各一方,但彼此牽掛關懷的人們也能四海一家,用愛和關懷烹調出迷倒自己,溫暖他的的年味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