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經典的神作只能閉嘴膜拜,太經典的爛片懶得吐槽,只有這種不完美的電影非常讓人有訴說的沖動。所以首先要聲明,這不是一部爛片。
如果說陳思誠導演上一部《北京愛情故事》是因為平生第一次執導筒而顯得生澀,但也成功讓觀眾看到了他與其他玩票性質的業余導演不同,而這回的《唐人街探案》看起來則更加老練成熟,場景調度、案件設置、劇本創意上都有可取之處。未來將有可能成為新生代導演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唐人街探案》是部很“工整”的電影,工整到觀眾可以很輕易地將整部電影分為兩段,一段是王寶強為代表眾多“喜劇名人”的搞笑線,一段是劉昊然單人的破案線。導演最大的問題是未能將喜劇和破案兩者有效融合,搞笑、推理元素雙線并行卻始終未能很好的交匯滲透,一會兒喜劇一會兒推理,試圖討好兩撥不同類型的觀眾,最后因為一心兩用,兩撥觀眾的嗨點都未能撩撥到。
因為導演已經“事先”將《唐人街探案》的故事線分割成喜劇和探案兩部分。那我就順勢分成兩部分評價。
喜劇——走岔路的“毛利”不好笑
我不知道唐人街是一部為了電影票房加入喜劇元素的偵探片,還是一部為了讓電影有內容加入案件推理的喜劇片。我希望是前者,這樣我還能忍住把王寶強的那頭通心粉一把扯掉的沖動。
但是讓我隱隱不安的是,導演好像更傾向于這是一部喜劇。影片大部分時間充斥著極其惡俗的喜劇橋段拼接,看著真心尷尬。
幾處場景似曾相識,都是老港片用剩的橋段,感覺導演就像是從塵封的港片里撈東西,自以為有趣就撈出來安置在電影里的任何一處,既不管陳年老梗是否還接的上新時代的地氣,更不管銜接是否連貫,對主線推進有沒有作用。有些場景純粹為了增加喜劇效果,單拎出來更像是主線之外的多余的插曲,剪掉也不無不可。
在人物塑造上,作為本片中的主角,王寶強、劉昊然的組合讓不少觀眾想到毛利小五郎和柯南。劉昊然飾演的”柯南”還算討人喜歡,而王寶強的“毛利”則實在讓人無法忍受。
王寶強其實一直是個特型演員,老實憨厚質樸是最契合他的熒幕形象,所以作為“傻根”、“樹先生”“許三多”他是成功的。在《泰囧》中隱隱有崩壞的跡象,只不過劇本的成熟和導演徐崢對其精準的塑造,讓《泰囧》里的王寶強奉獻了一場走鋼絲般的喜劇表演,收著不精彩,過了就摔死了。摔死的例子如《港囧》包貝爾。
作為此片的喜劇擔當,王寶強通過陰陽怪調的普通話,浮夸的服飾,夸張的肢體動作來呈現喜劇效果,不僅沒有變得好笑,反而讓人有股按捺不住胖揍一頓的沖動。
在次要人物的塑造上同樣乏味可陳,陳赫和肖央飾演的警探、小沈陽飾演的毛賊也僅僅是把喜劇這攤爛泥再攪渾一些。
顯然電影沒有塑造出一個讓人笑出聲的喜劇角色,喜劇演員浮夸的演技一再稀釋劇本的精妙,不僅讓破案部分意猶未盡,更使得本片關于了善惡的隱喻也匆匆收尾。
作喜劇的功底,陳思誠真的比不上徐崢,王寶強也比不上黃渤,怪異、夸張、胡鬧、惡俗真的不叫幽默。
推理——大號的“柯南”很驚艷
本片雖然在喜劇上是失敗的,但在破案推理方面,卻是國產片中少有的精品。不得不說陳思誠在懸疑破案部分的打造堪稱驚艷。
做推理電影其實是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你在試圖挑釁觀眾的智商,喜劇電影目的是逗樂觀眾就算成功,但推理電影作為智力電影,則不僅要在謎面上激起觀眾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被迫讓觀眾參與智力的角逐,還要讓推理部分讓觀眾輸的心服,這是件非常消耗腦力的事情。
而本片的案件至少可以說讓大部分觀眾誠服。完美刨去了低劣國產片中慣用的手法,比如故弄玄虛,莫名閃回,拉低反派智商等。并且在情節、線索、懸念上盡量深思熟慮,按照比較傳統的調查犯罪現場,尋找關鍵證據,查找犯罪動機,陳述推理的破案思路,做到絲絲入扣,抽絲撥繭。對比其他國產懸疑電影僅僅將懸疑當作噱頭、將恐怖當作賣點,所謂的布局設置能直接透過熒幕看到編導的智商上限,這部《唐人街》實在是良心之作。
同時幾處場景的表現手法也頗具匠心,例如劉昊然的記憶宮殿,犯罪現場的情景重現等。
影片中大量偵探小說元素的使用,足以把一般觀眾唬得一愣一愣的了。而熱愛推理的觀眾也愿意在觀影過程中跟著劇情仔細揣測案件背后的真相。
總的來說,陳思誠對于喜劇的把握還是顯得稚嫩,還是靠很初級的嘩眾取寵來取悅觀眾。而案件推理部分的構思真心了不起。
既然喜劇和推理部分如此不協調,我一度在思考如果影片抽離掉王寶強為代表的喜劇線而著力打造一部以劉昊然探案為主的推理懸疑電影會怎樣?結果是,票房肯定不會比現在好。呵呵。如今的中國市場喜劇依然還是票房的保證吶。
PS:佟麗婭真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