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生導師李笑來曾在專欄《通向財富自由之路》中說道:“想要獲得財務自由,必須學會寫作。因為寫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時間重復銷售很多次的選擇之一,也是相對來看最容易成為普通人起步的臺階之一。”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寫作,想要通過寫作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也大幅增加。
其實,無論是學生時代老師要求我們寫的讀后感、日記,還是長大后進入職場需要寫的報告文案,寫作對于我們來說都并不陌生。可是,寫文章就好比做菜,會做的人很多,但做得好吃的卻是少數。
有的人寫出的文章令人百讀不厭,可有些文章卻讓人味同嚼蠟,難以讀下去。我們常常羨慕前一種人,認為那是有天賦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東西,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美國暢銷書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貝爾曾經就因為這個創作大謊言,放棄了寫作整整十年。
當時只有二十幾歲的貝爾,創作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可除了他的高中英文老師,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繼續寫下去。大家都告訴他:“寫作是沒法學的,作家生來就是作家,你要么有才華,有么就沒有,而如果沒有,你永遠都學不來。”
聽著別人的話,再看看自己寫的東西與名人作品之間的天壤之別,貝爾開始相信了,寫作是學不來的,于是他灰心喪氣改學了法律系,進入了律師事務所。
萬物皆有規律可循,寫作自然也不例外。掌握了寫作的基本原則,就為高質量文章的產出奠定了基礎。
慶幸的是,貝爾也發現了這一點。當他開始學習寫作技巧時,他驚訝的發現原來寫作并不完全依靠天賦,它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有趣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就能寫出動人的故事。
那么,到底有哪些寫作原則可以教我們寫出一篇優質文章呢?
我最近閱讀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入學考試必備讀物,里面列出了多條寫作原則,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商務人士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本書作者布蘭登·羅伊爾曾就讀于哈佛大學,后任職于考試培訓機構Kaplan。他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經驗,研究出了一整套關于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的教學體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其作品先后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并成為標桿之作。
作者提出,那些寫作能力強的人大都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寫作方法,并反復使用,這與貝爾的觀點不謀而合。《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主要教我們從結構、風格和可讀性三個方面出發,掌握相關的寫作原則,寫出一篇高質量文章。
結構:如何排列文章的順序
明確主題
蘇聯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說過:“結構首先是確定目的,確定中心人物,其次才是確定其余人物,他們沿著階梯自上而下,環繞在中心人物的周圍,這就像一座建筑的結構一樣。”
一翻開《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便可以看見作者寫到的第一個原則也是如此:自上而下,結論先行。
將總結放在第一位,可以讓讀者一眼便知道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看了好幾行,耐心都磨去了還被作者“賣著關子”。
在這個碎片化的閱讀時代,很少有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將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所以采取“倒三角”,也就是從最重要寫到最不重要的方式為一篇說明文打下了良好的開端。
分解主題
當我們有了一個明確的主題之后,就需要將其分解成二到四個主要部分來詳細闡述,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正文部分。作者建議,在寫作中,一般圍繞三個觀點來構建文章。為了簡潔,不會超過四個部分。
將主題分好類別以后,我們可以使用引導句總結接下來將要討論的事項以及討論的順序。所以,將引導句放在文章開頭也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
風格:如何讓文章論點更吸引人
讓論據更加充分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語言的準確性,是優良風格的基礎。”
本書作者也提到了相同的觀點,作品的好與普通就在于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如果描述得模糊不清,就會讓讀者困惑,去猜想究竟作者想表達何意。這樣的文章自然會讓讀者失去興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許多人在面試的時候都喜歡向面試官說:“我的學習能力很強,我的自律能力也很好。”面試官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都希望求職者能進一步解釋說明,最好用一些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可是,大部分時候求職者都沒有了后續,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使用簡練的語言
而在讓觀點得到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刪掉不必要的詞語,使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也尤為重要。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詞匯越簡練,它就越準確。”同樣地,詞匯簡練了,句式便短了。
所以,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寫作原則就是讓文章更清晰的小秘訣:砍斷長句。當然,并不意味著整篇文章全部都是短句,長短結合才能創造出起伏變化的風格。
可讀性:如何讓文章“顏值”更高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晚年時,每天都會把生平所寫的文字,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他的夫人勸他別再改了,何必這么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被先生責罵嗎?歐陽修卻笑著說:“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當我們寫完一篇文章時,并不代表真的結束了。布蘭登·羅伊爾說優秀的作家至少會把他的作品修改三遍以上才算完成。
著名作家阿林漢就是如此。他會把所寫的每一段寫上四次:一次是想說的話,一次是添入遺漏的,一次是刪去不必要的,最后一次是把全文精煉成有如自己才剛想到的一般。可見,好作品都是“改”出來的。
巧用空白行
人都是視覺動物,當看到亂七八糟、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列在一起時會不自覺地產生抵抗情緒。《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寫道,增加可讀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文檔頁邊空白,段落之間也用空白行隔開。
當頁面有足夠的空白,文字排版自然也就是賞心悅目了。
著名作家尼·布瓦洛告誡我們:“寫作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當我們著急想要寫出好文章前不妨靜下心來從文章布局、用詞、排版技巧等方面好好研究一下寫作的原則,反復、刻意練習,直到最后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