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晚,年僅44歲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突發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簡稱“心梗”)離世,不禁想起近幾年因心梗猝然離世的那些熟悉的面孔: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
猝死通常指患者突然發病,短時間迅速死亡,出乎意料之外,病因不明。統計學表明35歲以上人群猝死的主因是心臟病發作,后者主要指的是冠心病嚴重心絞痛發作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的發生,男比女多,年長的比年輕的多。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及缺乏運動都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患冠心病因為斑塊年久,比較穩定反而不太會發生急性心梗。而年輕人患冠心病因缺血不適應,斑塊穩定性差,斑塊一旦破裂發生猝死的概率較高。
一、猝死這個詞,你必須懂
1、我國每年有50萬人因心臟原因猝死,搶救成功率卻不到1%。
2、猝死越來越容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3、疲勞過度易引發慢性疲勞綜合征,人體表現為身體代謝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二、容易猝死人群
1、過度勞累:經常熬夜會使人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處于功能失調狀態;吃飯、作息不規律會引起低糖低鉀,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律不齊,這是引發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2、熬夜:長期熬夜誘發心律失常、心臟早搏而突然暈倒,若沒獲得及時急救,易發生猝死。另外,長期熬夜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生活壓力大: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并會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痙攣的風險,甚至誘發猝死。
4、肥胖:心血管病最愛胖子。肥胖人群幾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時易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5、久坐電腦前:長期上網屬于靜態性動作,血液粘稠度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運動時血栓脫落,可能會造成肺梗塞,嚴重可能導致猝死。
三、預防猝死,從生活中點滴開始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清淡、低脂飲食。戒煙、戒酒。適量運動,改善身體健康,培養心肺功能。
總之要切記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患者自己無法處理而且死亡率很高的危重病,盡早就診是最佳方案,并且做好保障也是我們的重中之重,介紹兩款側重保障猝死的保險計劃供大家參考:
案例為女性,31歲,白領精英,公司中層干部,業務繁忙經常需要加班:
A計劃:(一年期)
意外傷害及傷殘50萬、如猝死70萬、意外傷害醫療2萬(0元免賠額,社保內100%賠付),? 一年283元。
B計劃:(二十年期)
意外身故或疾病身故50萬,如猝死100萬,每年755元。
A計劃側重于意外身故,價格便宜,但是屬于一年期產品,如果明年停售了有可能買不到。
B計劃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均有保障,而且屬于20年期產品,未來20年的保障已經鎖定,不會出現變動,首要推薦。
如想更好的保障,建議AB計劃同時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