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后,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站在二十幾歲的分岔口,遠遠回望來時的路,我想起十八歲的我,我隔窗看她,放佛看到她笨拙的活在那片白茫茫的天空里。
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刷牙洗臉,擦點小浣熊面霜,就往教室趕。五點半出操,班主任圖圖“變態”,不許戴圍脖和口罩。她鼻炎總是反復,大把大把的吃藥。六點到教室早讀,把歷史政治背得滾瓜爛熟,背累了就對著歷史書自言自語。
七點吃舍長潔潔幫忙買的早飯,醬肉包或肉夾饃,一杯南瓜粥。七點半開始早自習,早自習老是犯困,同桌趴著睡覺口水流在歷史書上,說叫拔絲。
八點開始上課,每天早上四節課,數學老師很幽默,講課很好,可無論她多么認真去聽都聽不懂,她也挺佩服自己的。語文老師很溫柔,像個父親一樣開導她別太感性,幫她改稿子、投稿。英語課她經常被老師提問到,spell it,可她只會寫,can not spell,出去罰站,她把書本一摔,就走了。
每天中午放學去餐廳搶飯,餐廳的電視總是播放湖人的比賽,科比進球了,看球的男生一同嗷嚎,她差點噴飯。然后午休,下午繼續去上課,上晚自習到十點鐘,跟霞一起回宿舍,看到樓前小柳樹底下的情侶,總玩笑說怎么還不分手,然后哈哈哈。晚上還有男老師查寢,室友打著手電筒偷偷學習,生怕被老師發現而扣班級分。她也窩在被窩里偷偷的,寫了三個本子的文字,畢業前夕那三本“著作‘被偷了,生氣,哭泣,懊惱,后來就畢業了。
那是一段黯淡的青春,每天在方程公式的題海里浮浮沉沉,背過的五四運動唯物辯證法大氣環流總是記不住,那時總盼望著長大,家長老師也說,考上大學就好了。
可長大后才發現,我們打拼到這座世界的中心,卻畏縮在城市的角落。我們站在現實中間,卻被推到夢想的邊緣。
成長是個挺美好的詞,而長大卻是一個個殘忍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故事里那天下了一場大雨,你跌到谷底,進退兩難,你茫然的在這個城市里孤獨尋找,不知道明天何去何從。從學校過度到社會的茫然失措,看到喜歡的人和異性甜蜜的難過,身邊沒人相信你,一個人難過需要親朋好友陪伴卻不在身邊,看到家人朋友有困難自己無能為力,迫不得已對最重要的人撒謊,這些情節我們都曾經歷過或者正在發生著。
有人在歷練中,越來越圓滑;有人不屈不撓,開始變成尖銳;更多的人被歲月打磨得千瘡百孔,全身是傷。
其實歲月是無辜的,它并不會傷人,也從不握刀,刀在你的手里,你把自己捅得遍體鱗傷,把自己雕刻成另外一個人的模樣。
要喝醉過多少次,才能成熟,要痛哭過多少不眠夜,才能放手,要經歷過多少失望,才能懂得。
人生如同煎藥,所有的成功都是大火小火慢慢熬出來的。年輕時很容易想要“一鳴驚人”,急于證明自己,但其實,二十幾歲恰恰是需要一個人定下心來,本本分分,一步步地去做事情,去積累的時候。年輕不怕失敗,只要能學到東西,并且讓自己一直處于成長的狀態,你想要的都會不請自來。
最恐怖的就是你明明心懷大志,一次受挫于是計劃暫且蟄伏,但沒想到蟄伏在安逸之窩久了,耳濡目染,竟也覺得目前的生活是如此舒適,最終忘記了蟄伏是為了東山再起做準備這個最初的目的,然后悲催的發現自己被環境同化了,再也不想去戰場上廝殺了,如此境地卻仍心滿意足,在今天的自己看來,豈不悲哉!
愿你永遠十八歲,不是讓你停留在那個時光,停止不前。而是你無論在那個年紀,哪種狀態,都懷揣希望,為了信念一心一意,甘之如飴。
愿你永遠十八歲,那時候你擁有最驕傲的資本,代表著一切可能。那時候你有青春的歡樂與苦惱,口袋拮據,內心從不荒蕪。
愿你永遠十八歲,那時候時光很慢,喜歡一個人很簡單,她問你數學題,你嗅到她發絲的香,微甜,你認為這懵懂的就是愛情,相信可以永遠。
愿你永遠十八歲,你不再留戀往事徘徊不前,你不再因為錯過的愛情酩酊大醉,你不再害怕失敗不敢嘗試,你不再因為一些瑣碎小事為難自己。
愿你活在當下,努力的生活,成為你十八歲夢想的人,到達你十八歲要去的地方,可無論怎樣,都不要忘了當初那干干凈凈的初衷,握緊了,別丟了,明天還要趕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