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由來是清教徒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美好食物,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現在,已經衍變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身邊的人和事物。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于小朋友來說,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應從小學習感恩:感謝自己的父母和老師,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學會理解和包容,愛身邊的朋友。這其實也是一種高情商的培養。
之前遇見過這樣的情況,有一個被父母溺愛的小公主,每天從家里帶著各種漂亮的文具來學校,別人有什么,她過幾天也一定能帶個一模一樣的來。其實,最讓老師發愁的是,這個孩子并不懂得珍惜所有的玩具,卻常常丟在教室的地上..對于她,一切都太容易得到,所以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感恩了。
相反,班里有的學生就常常會跟身邊的朋友和老師說“謝謝", 哪怕別人的一個小小幫忙,他也會說上一句”謝謝你幫助我...",一句感謝的話,不僅體現的是孩子的感恩之心,更體現著孩子的家庭教養。
讓感恩形成一種習慣
將“感謝的話”說出來
感謝的話不應藏在心里,而是要學著表達出來。美國老師會在教室里放上一個“感謝罐”,鼓勵孩子將發生在身邊值得自己感恩的話寫在小卡片上,然后放在感恩罐子里。有的小朋友會寫“感謝我的老師教會我很多的知識”,“感謝我的朋友幫我系鞋帶”,“感謝我的媽媽給我做好吃的食物”等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比如,我會寫:“感謝C小朋友在學校很有責任感“感謝A小朋友每天幫助老師擦白板
感恩教育絕不僅在某個特定時期,而是應該將其貫穿于日常,成為一種習慣。
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明白:給予比得到有時候更快樂!
我是鄭明月兩位男孩的媽媽(六年級和幼兒園小班)。熱愛生活喜歡正面管教和心理學,喜歡個人成長做有愛自在真實的自己。每日一更(第76篇)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為你點燃學習育兒的樂趣,陪你一起個人成長。微信pp603136584歡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