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小的時候你想要出去玩耍,或者你有某種愛好,你身邊的人和親戚總是會把“我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不然你長大會后悔的。”很多人都是被這句話嚇過來的,因為小孩子的心智不完善,,沒有獨立意識,總是大人怎么說就怎么做,都是害怕權威和挨打,所以心里下意識地想只要乖乖的家人就會對你好,你就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
可是事實確不是如此,你長大了之后有了一定的愛好,只要與學習無關,特別是讀課外書和唱歌,影響到學習成績,或者與其他同齡人有點不一樣,父母和親戚們又會嘮嘮叨叨地“左一句,我是為了你好,我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懂事,你是大孩子。可是長大之后,你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之后,會下意識地對這一句非常反感,特別是唱反調,而父母在你不聽話,不是打就是罵,不然就是不給你零用錢花,威逼利誘你必須要按照他們的方法來做,不然就是大逆不道,不能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有些還說:你是送話費充值送的贈品。“
父母說的為你好,確實是真心的為了你好,不想你走彎路和受苦,可是確讓你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甚至要他們給你規劃的路去走,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能做父母的乖孩子。
導致很多孩子在可以上大學之后,往往都在寒假和暑假不回家,找工作也是如此,他們不想被父母給束縛住一輩子,因為他們在父母的管束下已經太累了,需要有喘氣的機會和空間,很多父母對孩子這種行為表示理解,但是很多父母又拿出了那一句:“回來吧,我是為了你好,不想你在外面受苦。”
父母不說這一句還好,一說出這一句,兒女多數會在猶豫不久的情況下,選擇在外打拼,因為他們要爭一口氣,不想被父母永遠管束住,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從來都沒有平等的對待兒女的想法和做法,都認為他們養大了孩子,孩子就什么都要聽他們的,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
父母主觀地認為兒女的意識不重要,兒女必須要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和工作,甚至談戀愛,不能有一絲一毫地與父母的人生觀相違背,所以造成了父母和兒女的關系在結婚后,關系弄得很僵,有一些還不相往來。
父母能不能考慮一下兒女的感受,好好和兒女去談談,畢竟父母不能一輩子陪著兒女,總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難道要到那個時候才和兒女和解不成嗎,有時候父母單純地認為他是在為兒女著想,實際是在變相地害自己的兒女,因為人有些坑,總是要掉,有些眼淚,總是要流,父母與其用盡力量去保護兒女不受傷害,不然早一點讓他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傷害,他會早一點覺醒,早一點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是更好嗎?
父母可以多和兒女去溝通和交流,但是用平等和當兒女是一個成年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從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給他點建議,而不是不是打就是吼叫,人都有逆反情緒,有些事情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地問題,就只有讓他們去吃一回上一回當才能夠明白你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