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忙著組織我們銀行的一個合規競賽,就是把分行的同事以部門和支行為單位分組答題,考驗大家的合規知識水平,以達到降低操作風險合規風險的作用。
我是法律合規部的,是主辦部門,又是主辦人員,從每次給他們總結知識要點(因為你不總結大家都說知識大多沒法看),到一道一道地出題,再到考試的組織,監考我都全程負責協調,參與,最近挺充實。正因為我參與得多,知道得多,所以那些想從非正規渠道得到些優勢的人都來找我,被他們問的多了,我發現了一個很頻繁的現象。先賣個關子,說明這個問題,必須介紹一下我們競賽的機制。競賽是以考試為競爭方式的,分為好多輪,每輪都是小組淘汰制。把三個團隊分到一個小組,以團隊考試平均分來對比,平均分低的被淘汰。
明白了賽制,你很容易就明白了,這是個競爭的游戲,類似于高考,你在乎的應該是自己是不是比對手強,比多少對手強。如果是那種考證書,或者是準入資格這種考試,那樣你的對手就是題目,其他參賽的人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你只需要關注你的能力與考試所需能力的差距。
好了,最奇葩的事,我遇到所有人問我最多的問題是,這次考試題難不難???????? 投降!這個問題完全不在點子上,題目難還是不難,一點關系都沒有,難,大家一起難,簡單,大家一起簡單,刨除掉那些因難易不同而水平發揮彈性大小不一致的因素(我覺得這個因素是可以排除的,最起碼這些人問我問題的時候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彈性到底是多大,因為以前根本沒考過,不知道自己什么情況),難易度對于淘汰制的比賽,也就是你的對手是小組其他隊伍的比賽,是絲毫沒有影響的。他們的點完全get錯了。他們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是自己在答題的過程中的體驗,會不會有因為自己答題水平與試卷所需水平相差太多而帶來的沮喪感,會不會因為不及格而帶來的挫敗感,會不會因為考分數低而引發的羞恥感,也就是自我的感受,關注的是當下,是不肯放棄的安全感,因為這種安全感的需要,他們把一個對手是其他組的考試當成了一個只求及格,有面子的資格考試,完全找錯了對手。也正因為此,他們備考的方式也就完全錯了,考試時候的行為也完全錯了。
他們本應該多去了解對手的水平(這個比較難),但其實可以根據日常對他們的了解,比如學歷啊,以往考試的成績啊,作出預判,然后制定學習計劃,比對手水平差,那就多付出一倍努力,比對手強,那可以略微輕松點,或者保持同樣的努力程度,不過應該是沒有如此備考的團隊。
以前經常聽說高考時的一些悲劇,有的人因為一科(尤其是數學)答得感覺不好,考完后直接跳樓了。結果成績一出,單科成績在市里或者全體考生中遙遙領先。可能會有這種,人家就是非常厲害,遙遙領先也不行,必須第一第二,那我也沒話說,但對于他的承受力,我也只能呵呵。但我更想說,如果你不是為了追求單科必須第一第二,一科考試僅僅是因為答完了感覺不好就要跳樓嗎?你的對手是其他人,不是試卷,你要搞清楚。你差,其他人也未必好,什么時候能知道結果,分數下來的時候,你自尊心強,可以,分數下來后再跳不遲啊。萬一確實名列前茅不耽誤你呢?
還有許多高材生,在清華北大里失去了明星般的光環,成績不理想,總是墊底,于是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一塌糊涂,對未來失去信心,自暴自棄。親,搞清楚,你的對手多著嘞,哪是只有你眼前的這一個班,一個系,一個年級,你的對手是你所有的同齡人,所有的前輩,所有未來的后輩,所有人都是你的競爭對手,眼光放遠一點。你被同班同學碾壓,你出去可以碾壓一大堆人,何必自暴自棄。搞清楚對手真的很重要。
我有個同學,本科跟我一個班,考研時發揮很不錯,考上了人大。大家都很羨慕。但是他跟我說,去了人大,他的成績是墊底的。可他一樣活的很自在,正常就業,正常升職加薪。去年參加了證監會的公務員考試,通過了,現在成了證監會的一員,前途無量。他就非常清楚自己的現狀,清楚自己的對手,采取正確的行動方式應對挑戰,調整好正確的姿態迎接挑戰,而不是被短淺的眼光限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