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關于婚姻和感情的話題,總歸有太多內容可以探究,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在這一次的課程直播中,劉軒老師請了賴佩霞女士來做嘉賓。說實話,第一眼看到他們推的那本書《我要心動一輩子》的時候,感覺挺山寨的,后來搜索了一下賴佩霞,聽了她TED和我是演說家的演講,還是有收獲的。雖然總體感覺很散,內容略重復。
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的情感問題,有時候,人們會去求助宗教,但宗教強調慈悲和愛,讓人有要背棄自己的感覺,反而不能很好面對自己內心的陰暗面。而心理學重視每一個人的經驗,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的經驗或心思都非常可貴,這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可以表達自我的場所。
這一期直播的主題是:道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道歉對于親密關系的重要性。
婚姻里,什么東西是重要的?由于男女之間的地位以及分工在不同社會環境乃至不同的家庭中都會有著不同的期待,可想而知,沖突的發生是有多么容易。那么當沖突發生的時候,要怎么做?感情上碰到問題要怎么辦?
有些問題確實需要時間,學要我們自我沉淀,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和調整。那么,在其他東西都練習好,預備好之前,有沒有必勝的一招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先學會道歉。
道歉說起來是最容易的一招,是起步的一招,但是做起來難。你需要放下身段,這很難;你需要一些時間和心思,這也許也有點兒難;道歉會展現自己的脆弱面,放下身段,但只要真的想要解決問題,那其實也就沒那么難。
親密關系中的雙方,相處已久,彼此之間肯定都很了解,那么如何道歉,怎樣才是對方想要的道歉方式,雙方一定都了然于心,關鍵是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有時候,我們會被情緒控制著,我們也在憤怒,在不爽,在不情愿。
但如果你是真的想要改善雙方關系,那何不嘗試一下呢?
道歉,在外交辭令/公司層面很少用,因為這會涉及到利益關系,會牽扯到很多背后的內容。先說就表示錯了,錯了就要付出代價,要賠償。但在家庭中,是不一樣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兩個人之間不能有敵對關系,不能夠總想著要如何爭斗取勝。
夫妻之間的對立,損人不利己,身心健康都不利。我們都會有自己的脾氣,按耐不住,要出氣,結果往往是彼此都很傷。因為你給出去什么,一定會回來什么。一份關心會換來一份關心(可能不是馬上的回應),千萬不要把競爭對立的態度用在親密關系里。
問題1、為什么要是我先道歉,有什么好處?我都沒有錯,我干嗎要道歉?
道歉并不表示你有錯,你道歉會讓對方覺得得到了關心和在意。會讓對方覺得,你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對方的情境有被理解到。道歉在某一個層面上是因為道歉之后可以讓對方釋懷。如果只是真心的說幾句道歉的話就可以讓你那么那么愛的一個人釋懷,那,為什么不做。
“釋懷”,如果我們確定道歉之后對方會釋懷,那么很值得這樣去做。可是很多時候,說一個sorry,對方的火反而會更大:你也知道你錯了哦!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能夠“靜心”,能夠在“定”里面。道歉只是我們說出該說的話,雖然接下來可能會有很多種狀況,可是我可以依然定在那里,接受對方說出對方的心里話,哪怕是更多的指責與憤怒。就需要我們修煉自己,要有能耐聽對方的真心話。很“定”地在那里聽對方說出心里話,是給對方最好的禮物。
問題2、為什么要道歉?
首先道歉之后日子會好很多。至少能夠睡得安穩。不要帶著氣去睡覺。帶著氣的壓力,會不健康,會造成慢性病。先讓步,先說sorry,軟化態度,留出對話空間。
跟父母相處時間都不如和夫妻相處時間長。如果一直無理取鬧一直發脾氣,對方也會學會。因為對方必須要學會將“我”的行為合理化,于是對方也會學會這樣做。兩個人之后會越來越像。真的會彼此互相影響,隨后,子女也會學會。
自己學會道歉的力量,學會道歉的藝術。不要要求其他人去做。你可以能一輩子都等不到,掌控權不在自己手上。陷入僵局中,不如自己先開口。
道歉只是說出自己心里面想說的話,這只是自己的事情,不會期待對方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道歉只是我需要道歉,你可以有任何反應。
問題3、如何做?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找到“定”,先開口,對于過去,I'm sorry。(I'm sorry you feel this way)
其次,要理解,情緒就是情緒,不能代表我們對事物的真實態度,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再次,不妨嘗試用一點小幽默。為什么喜劇演員那么受人喜歡:輕松去面對人生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太在意那個輸贏。你到底是要爭輸贏還是求和平。夫妻真的要爭勝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