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今解

大學今解

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所有愿意成為大人的人,都應該學習的人之所以為人和如何成為大人的原因,方法和目標。是每一個大人自強不息的目標和動力。

其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有言:開宗明義,直入主題,為人之道如此,學習之道如此,實踐之道如此,進化之道莫不如此。所以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真正的、負責任的人類個體應該采取的思想和行為,是尋求公平、公正、自由、發展的人類社會群體所應該取法和努力奮斗的目標和標準。這個人類共同的標準就是通過不斷的闡明和光大人類具有的美好的德行和本性,不斷的督促自己進行生理的和精神的新陳代謝循環,從而激發內生性自我推動機制,推動人類個體和人類群體能夠不斷向前向上向未來發展進化,最終能夠達到近于至善至真至美這個人類的終極目標,形成人類與環境和宇宙的和諧的共生共榮聚合體狀態。大學之道,既是指明這個方向和目標,也是給出標準和方法,即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終始循環的“明明德”和“新民”兩個方法,人類最終能夠“止于至善”,即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有言:止,是任何運動變化中的事物可能達到的某個自然極限,或者必須做出的運動狀態的改變的位置和時刻?!爸埂?,是生物特有的一種機制,是生物通過采取自我限制行為以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動選擇,人類能夠知止是精神活動能力強大和自我控制能力強大的表現,不知止狀態或者知止而不能止的狀態通常是危險的征兆和個體控制能力降低的表現?!熬囆U黃鳥,止于丘隅?!敝渌梢灾挂?,居其所宜。知其所能止,知其所可止,知其所當止,則知知止之道也,是為中庸之道。所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此一系列的反應能夠使人從動態慢慢進入靜態,從激發態轉換到穩衡態,從而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夠保持冷靜從容的思想行為控制能力,因此可以做到思慮周詳,可以思慮周詳,就可以對當前局勢的方方面面進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同時可以明確的有所判斷和有所取舍,并最終找到合宜的應對方法和可控的計劃方案。如果思慮之后能夠悟出物之本末所在,能夠了解事之終始變化,那么就是能夠初窺大道的門徑,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所以,明明德的第一個明,就是要“知道”,“知道”則萬事萬物之千變萬化無非一體,宇宙洪荒之送往迎來無非一瞬,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這個道理。那么怎么做才能夠“知道”?就是首先讓自己做到寧靜,拋棄私心雜念,然后以自己之本心映照萬事萬物,窺見物之本末和事之終始,反反復復的進行探索觀察、總結規律、實踐證明的過程。所以只有學習、實踐和思考才能讓人能夠知道。

其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有言:“修齊治平”是一個連貫的學習和實踐的順序和過程。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獲得知識和經驗,甚至能夠通達大道,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用這個過程,知行合一也是一個可以通達大道的方法。無論什么方法,最終能夠取得成功必須取決于自身的不斷努力、積累、持之以恒的行動,和一定的時勢與機遇。所以長期的、持續不斷的付出努力和行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礎,而配合到合適的時機是成就山之高、海之深,天地之大的充分條件。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有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格物致知是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方法。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問題,即人在“致知”時獲得的“知”是否是正確的知,以及如何分辨什么是正確的“知”的問題,在以后可能還有如何將正反兩面的“知”能夠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權變的問題。上面說的是學習和實踐中通常的順序,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即格物不一定能夠致知,更不一定能夠致正確的知,有知也不一定能夠正心誠意,這完全在每個人的修行功夫和個人能力與經驗的不斷積累,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積累的過程,那么不可能有天上掉餡餅和速成的事情,因為餡餅往往都是陷阱,速成多數情況下都是速死。所以說厚德載物,一方面是說德之深厚有廣度、寬度與高度,另一方面說明厚是依靠時間和耐力一點點累積起來的,有了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質變的結果可以長久而穩定,沒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那么面對莫名其妙的、突如其來的、強橫暴力的質變時,最可能的事情就是,要么你吃不消而土崩瓦解,要么你只是流星般一瞬而過成為他人的注腳。所以有厚才有重,有深才有遠,有廣才有大。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有言:天下人莫不如此,修心養性是為人的根本方法,修心養性是治身和治國的根本方法。天子和庶人都是人,都需要通過修身養性來厚德積福。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有言:不能自己修心養性,卻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沒有基礎。任何事情都是結構、功能、形態一一對應的,即有結構,必有功能;有結構和功能,必有形態。沒有結構,也沒有功能和形態。沒有結構作為基礎的功能和形態,只是如空中樓閣一般的虛像,或者如鏡花水月一樣只是美好的愿望罷了。

其三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薄兜鄣洹吩唬骸翱嗣骶隆!苯宰悦饕?。

有言:此處列舉了古人能自明,進而明德的典故,進一步說明君王如果能夠通過自修而達明明德的境界,是人民之福,天下之利,社稷之幸。自古至今,能夠具有良好品行和深厚福德的人,都是通過不斷的自我修身養性,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德與行,最終達到明明德的境界。對于普通人而言,能夠自修,就可以趨利避害,就可以知所止。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犊嫡a》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有言:商湯能夠知道新之又新,通過不斷的自修以厚德積福,所以能夠日新其德,然后可以去塵垢,昭明德,救水火,彰顯名,開殷商五百年基業,中絕而后繼。文武成康之賢王知道其命維新,通過持之以恒的自修做到其德恒新,所以能夠除舊蔽,譜新篇,革其殘損之缺,施其恩德之澤,啟周家八百年功德,綿綿不絕,歷久彌新,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綻放出照耀人類靈魂的思想光芒。所以為其日新其德,日厚其德,其能久長而萬世流芳。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弊釉唬骸坝谥梗渌梗梢匀硕蝗瑛B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有言:知止,是所有主動型運動變化客體能夠順利延續其狀態的標準。鳥獸知止,性命可保。百姓知止,可以無禍。人臣知止,可以有祿。君王知止,國泰民安。人能知止,可以找到自己適宜的生存狀態,就找到了生存的錨和根據,那么進退回旋就能夠從容適度。另一方面,人能知止,也可以在止于其位其時的時候,能夠居其位,守其職,盡其責,這也是知止必需的內容。所以,仁義慈孝敬信,是人類社會關系的互動標準,是人類得以生生不息,繁衍壯大的準則和法寶。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叭缱寥缒ァ闭?,自修也?!吧鈨n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坝徐尘?,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有言:獨立于世的君子,應該怎么自修?是的,應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好像加工寶玉一樣,不經過細致的打磨、切削,不足以成為人中之寶。所以君子必自強不息。所謂謙謙君子,即使道盛德至善,仍然謙而讓,恭而禮,獨立不改。

其四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

有言:物質世界,千姿百態,微小若纖塵,巨大若星辰,在每一個物態位,都有相應的物質實體存在,也都可以找到彼此相安無事的方法。同樣的在人類社會,無論什么人,無論什么社會時代和社會關系,每個人也都可以找到自己適合或者可能適合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因此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彼此雖然有不同的世界觀,但是同樣可以找到交集而彼此安頓于適合的位置和距離。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可以聚者,或以性同,或以情同,或以形同,不同不可以聚,聚而復散者,不同所致也。君子小人同者,各以其利于安與生而能同,各以其樂于和與美而能同,故可同者也。君王能夠各導其性,使各適其情,和同萬民,使之能安居樂業,至大之功也。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有言:治道之一是能夠暢通的彼此交流溝通,但是這個交流溝通是有效信息的傳遞,不是雜音和虛假信息的混淆視聽。所以善于分辨環境中的有效信息和能夠提煉環境中的有效信息,就是自修而明的目標之一。只有聽訟者在可以進行暢通的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還能夠具有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明于天人之變的能力,就可以揚清而抑濁,去偽而存真,使無情者不得盡其辭,不敢盡其辭,直至使各知所止而無為非作歹之心。所以治民之本者,盡取民間之情,善者賞之,惡者去之,導引之,教化之,使各適其情,各得其宜。君子賞善而去惡者,善惡不能同,必有所取舍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有言:君子能夠做到明,那么知一而萬化。譬如靜水映物,千變萬化而自來去,我止于靜,觀世事之變遷,以不變應萬變。知本,知所止,使人人能夠各適其情,各得其宜,人人都可以返璞歸真而自化了。

其五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有言:所謂毋自欺者,求人之自然本性,以及自然本性所能夠表現出來的最合宜的狀態。所謂各得其宜,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然而然的達到這種適宜狀態。這個狀態首先不是壓抑,但是更不是肆意。比如不吐不快,那么吐之,但是不是隨意吐之,不是隨時吐之,不是隨處吐之,而是吐之以合情合理合宜的方式方法。比如隨地吐痰這個陋習,(此處不展開,省去三千字…)你可以一吐為快,但是應該做到吐之有方,吐之有道,吐之己快而人亦不厭。再比如發牢騷,也可以一吐為快,但是應該注意時間、地點、場合、情狀和用詞衛生,否則不一定能夠為快,反而可能為災。小事不隨意,大事行千里,小事不刻意,大事任自然。所以君子慎其獨者,能夠做到無人之時,酒醒之后,午夜夢回,流連之刻,心無所憾,心無所悔,則心安理得,則俯仰無愧于天地也,則所謂獨立于世者也。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有言:所謂修心養性,必以靜心為主,心能靜則萬物自為而心映之,萬物自為則可觀其變化察其消息,觀察而知其本末變化,知其本末變化,窮究其理,規律在焉,化而為一,大可與天地共存,小可與陰陽消息,此所以修身之道也。大道立,則動靜不失時,進退不失據,善不加勸,非不加沮,君子獨立于世者也。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有言:修身者,自修也,厚德積福也,日新者也。自修者累積其福德而致深厚廣大,明于天地之變化,能夠與時變化者,必能趨避禍福者,必能全身保性者。所以治世之時,或仕或隱,可進可退,進可以利國利民,退可以儀表鄉里;亂世之時,或處或隱,處于俗世可孜孜以揚道,隱于山林可澹澹以全生。故其身修者,必可以為治。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 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对姟吩疲骸疤抑藏?,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似浼胰?,而后可以教國人?!对姟吩疲骸耙诵忠说??!币诵忠说?,而后可以教國人?!对姟吩疲骸捌鋬x不忒,正是四國?!逼錇楦缸有值茏惴?,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有言:天下莫不有勢,成敗莫不借勢。片雪之微,居山之高,其崩盈谷;滴水之小,立濤之頭,其嘯破魂。所以能夠借其勢者,其功百倍。故位高者權重,財大者氣橫,因其勢也。然而,權利越大,責任越大,所以不持其家不知道當家的難處,不齊其家不知道天下人的本性。因此,據其道理,依其能力,發揮經驗,運用權變,國家可治?!段淖印吩疲骸半S時而舉事,因資以立功?!笔ト松星倚枰獞{借時勢而造就功業,何況一般人乎。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有言:天下者,大國也;國家者,大家也。治理天下,無非養育與教化。養育則能盡生存之道,教化則能利發展之功,君子有道,替天行道也。

其六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所謂推己及人也,科學謂之移情作用。但是,一定要把握有理,有利,有節。己之欲,不一定是人之欲,己所不欲,不一定就是人所不欲,所以察人之常情,欲之所向,規矩之,使知所止,教化之,使各適其情,各得其宜。知本之道也。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对姟吩疲骸肮澅四仙?,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

有言: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民之所仰視,責任重大。如果君子居于有國者之位,一定要居安思危,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何以為之乎?所謂不能求必勝,先為必不敗,鞏固民心,使民志統一。故歷代以來的明君好史者,無非因其興盛敗亡之理,尋找治亂安危的根源,以借鑒之,避免重蹈覆轍而已。民眾何來?能養育和教化人民,人民可以安居樂業,即使伯夷、叔齊也愿意為之歸老田園了。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有言:德為人本,故曰厚德載物。明君厚德而與民布施,昏君貪財而與民奪利。所以君子非不利財,而是積德不積財,所以德厚。小人非不好德,而是積財不積德,所以德散。因此,君子自修而厚德,明德的道理反復論證于此。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钡郎苿t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有言:天命不常,唯有德者居之。天道無親,惟與善人。有德者必自立自強,天命所歸,方能自強自立而利民利天下。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有言:善言也。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p>

有言:善行也。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有言:君子為善,以見賢思齊,見不善而能改過,所以能夠賢其賢而親其親也,所以能利民利社稷利天下也。君子砥礪自修者,戒驕戒躁也,懼失德也??鬃釉弧拔阋?,毋必,毋固,毋我?!彬溙┍厥В瘽M必缺。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贝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有言:國富民強還是民富國強自來多有爭議,各有所持重。不過至少從物質系統和生物系統來看,國富民強道理似乎更勝一籌,因為強大的管理集團容易實現,而要求人人都是圣人似乎不現實。如果國家的統治者能夠做到修齊治平,那么國富民強很有希望,但是如果要求絕大多數人能夠自修而做到修身養性以明理,然后民富國強的情況,似乎歷史上沒有成功的先例。不過,這個教化萬民的理想一直都在實踐的過程中。

結語:大學之道,是針對全體人類發出的勸誡和邀約。對于普通人,修身養性,知所止,適性適情,堅守中庸之道,基本上達標了。對于君子,自修而厚德積福,明性情,厚道德,堅守中庸之道,察物之本末,事之終始,究天人之變,陰陽之化,一于大道,達可與天地同化,窮可與陰陽同息,動靜不失時,進退不失據,可謂通達矣。易曰:“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有斐君子,效仿大人而砥礪前行,至善之道也。

zzz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32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996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316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06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2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2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57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1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65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4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21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09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40評論 1 29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98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28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想什么,就做什么, 誘惑再大,終究還是要遵循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比什么都好!被人說沒有靈魂多半是因為你不夠自信。
    不驕不躁等風來閱讀 81評論 0 0
  • 不敢愛,不敢恨,過分的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這樣都是違背了真實的自己。 但個人感覺,沒有決對的愛,恨,負愛,負恨,只要...
    張磊沙閱讀 22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