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家坐地鐵時,手機沒電了,趁此就看完了《致D情史》。這本書是我大二的時候在先鋒書店遇到的,促使我購買的原因純粹是因為喜歡包裝,加上封面上的有關愛情的描述(當時還處于向往愛情的少女情懷都是詩的狀態)。買來斷斷續續讀過三次,只有這一次是完完整整讀完。看完之后感覺有很多感慨,卻也不知道從哪里說起。高茲在這本書里不止描述了與他妻子的感情,還有很多有關寫作、生產技術、醫療、價值觀等方面的討論。從前讀,總覺得晦澀難懂。現在讀,有的方面倒是開始有一些開竅,能夠理解。其中有關兩個人維持婚姻的見解提供了很多指導性的思路。人在不同的階段讀同一本書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之前理解不了的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會通透,才會產生共鳴,這可能也是閱讀的奇妙之處,你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重合,一切的奇思妙想似乎都不再孤單。我強行給人安利某本書的目的可能也是為了獲得共鳴。
? ? ? ? 我讀了一些書,仍然覺得自己淺薄無知。腦袋里空空如也,寫不出來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也時常懊惱,腦袋是假的嘛,書都讀到哪里去了。但又時常寬慰自己,讀書只是愛好,從中可以接觸到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各種各樣的事情。讀一些超出現實的神奇故事,看一些別人生活里的喜怒哀樂,自己的小世界似乎也豐富起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潛移默化中也趨于多元化。我可能向來擅長自我欺騙,告訴自己不要要求閱讀能產生什么實質性的作用,當作是消磨時間的愛好就好。這樣對自己的懷疑度就會降低,實在是缺乏自信的人,需要很多的肯定,才會有動力前行。矛盾的點也在這里,受到肯定的時候,又在提醒自己要清醒而自知,不要自滿,要更努力一些,才能夠對得起那些人的肯定。挫折總是很容易讓我沮喪,會在遭遇挫折后,輕易的就對自己全盤否定。所以很感謝總是有人在肯定我,無論是肯定我對世界的熱情,還是肯定我其他的方面,都實在是給了我很大的勇氣來面對生活。
? ? ? ? 我一個人吃飯或者走路的時候總是在走神,腦袋里會冒出很多腦洞大開的想法。時常走在路上揣測走過的路人腦袋里在想什么呢?會不會也在想別人在想什么呢?但就在今天,我驚覺我的這種好奇心在慢慢消失,而我一直覺得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才是能夠充滿熱情的有效辦法。小時候,看了很多關于世界未解之謎的書,現在仍然想知道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呢,那些莫名消失的船舶飛機都去了哪里。未知世界的神秘格外吸引人。這種遙遠的未知我覺得很迷人,但又時常因為現實生活里可以預見但不能掌控的未知感到恐慌。曾經有小伙伴開導我,把未知的將來,當作探險,會覺得格外有趣和刺激。我記下了這句話,每當因為未來焦慮的時候,就提醒自己,你在經歷一個探險呢,多好玩啊,焦慮就會緩解一些。當然,我的好奇心一開始有些偏執。凡事都希望知道它的源頭,想知道到底是為什么呢。對源頭的這種執念,一度讓我很鉆牛角尖。大一的時候是尤其嚴重的一年,那個階段我學習成績一塌糊涂。除了我實在沒好好聽課,好好復習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對整個大學的考試產生了懷疑(說實話,我那個時候對很多事物都產生了懷疑)。復習的時候知道做題的套路就能夠做出來,但是到底其中是為什么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一開始,很抗拒這種模式,自己復習看書的時候,總是很難進行下去,經常陷入這個到底是為什么的怪圈(當然,我掛科真的主要是因為我自己平時不聽課,考前不復習)。后來,接受了這種模式,考試可以應付了,對應的好奇心也在降低。今天反思了很久,覺得還是應當保持適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有利于探索,有利于科研)
? ? ? ? 與人交際,大多時候我扮演的都是逗趣吹牛的角色。逗趣的時候,總有另外的一個自己分裂出來冷笑的吐槽著,你可真是膚淺啊。類似于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描述的葉藏的狀態。扮演小丑,來對人類進行最后的求愛。實際上,很多時候,對方也并不想了解真正的你是什么樣。你人生里有一些什么感觸,你腦袋瓜里有一些什么想法,對他人可以說是無關緊要。所以減少傾訴欲,提升說趣本領,是我總結反思后的應對方法。但也十分慶幸想訴說時,仍然有可以傾訴的對象。我難以啟齒的困苦,很多大逆不道甚至是喪心病狂的想法可以有處安放。
? ? ? ? 從地鐵里出來的時候,看到了很美麗的天空。心里樂開了花。總是容易從這些小事情中受到莫大的鼓舞。受到陌生人的幫助,聽到歡快的音樂,看到好看的風景,幫助別人獲得感謝,這些事情給我難以言表的滿足感。和之前從知乎上看到的一些感覺差不多。無論如何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表情,心里臉上都是驕傲。沒錯,是驕傲。為什么就這樣獲得了意料之外的善意,這個世界它是不是喜歡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