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婚宴。
在結婚的當天,新娘新郎臉上掛著符合大眾審美的標準式幸福微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相互打招呼,分享這一刻的喜悅。
筵席結束,主賓皆歡。就像童話的結尾,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似乎除了主家,很少有人關注筵席結束后的杯瓶狼藉,更不會有人真的關注新人婚后是否真的過上幸福的生活。
婚宴是一場集體狂歡的趴體。每個人都說著祝福的話語。祝你一輩子幸福。祝你永結同好。祝你兒孫滿堂。但,沒有人會告訴新人婚后的生活平淡無奇,婚后的生活是茶米油鹽。
一直以來都覺得婚姻是感情中最大的雞肋。明明愛情是世間最純粹的感情,但最終卻要用各種東西來證明。
一場盛大的婚禮
一句虛無的承諾
一紙荒唐的契約
感情,明明只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何最后變成了集體的狂歡。大的鉆戒證明我愛你,獨一無二的婚禮證明我愛你,親朋好友的參與證明我愛你……
這真的就是愛了嗎?
我想象中的愛情是一起面對生活的茶米油鹽,面對生活的磕磕碰碰,攜手同行。我不需要你證明你愛我,只需在不愛我時,告訴我一聲。當時,我同樣會如此。
很不喜歡愛人說: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其實,付出與接受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不想說愛是無私的這類陳詞濫調。但是在愛中,首先能夠帶給自我內心的愉悅。愛,首先是要自我滿足,而不是把期待投射到對方身上。
在一段感情里,無論結局如何。最起碼在開始的瞬間彼此都是歡欣雀躍。
如果兩個人真相持到老,那要婚約又有何用。如果兩個人中途勞燕分飛,那在多的約定也無法挽回。
《相愛十年》里,沈靈和肖然離婚時,沈靈說,人都沒有了,我還要錢干嘛?;蛟S,這一刻就是對曾經,過往,最大的諷刺了。
世人低吟: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卻不知道后面還有一句: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而且這句話最開始是寫戰友情。
所以的童話都停留在婚禮結束。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卻很少有人愿意相信,惡毒的皇后也曾是純潔善良的公主,昏庸的國王也曾是身手敏捷的王子。
我想我不喜歡婚宴,有個很大的原因是不愿面對家長理短的生活。
婚后,意味著要面對另一個家庭,另一個生活圈。同時,這也將是另一個世界觀。
最近,惹爭議的韓寒,為乘風破浪寫的主題曲,男性對女性的一系列的要求,很多公號和朋友都在討論這件事情。其實,這件事情也是對很多朋友的價值觀的折射。反正看到歌詞里的生活,我是無法接受。
而且現在的喜宴明顯的變味了。其實,婚宴最開始是邀請親朋好友,相親鄰里過來祝賀。
而現在婚宴卻變成了一群相互之間甚至不認識的人的聚會。
我就是不喜歡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