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一個你偷來的影子
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光芒,
為他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
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托。
——偷影子的人
還記得每個人的童年里,都曾有個熟悉的游戲——踩影子。年少的我們對世界好奇的審視著,人怎么會有影子?咦,你的影子好長!看,我踩到你的影子了。隨著年歲的漸長,好像“影子”這個詞語,已經很少出現在了日常生活中,誰會沒事去研究影子是個什么存在?曾在地理書上留著影子是太陽照射產物的印象。關于其他,再無過多。
影子,與生俱來,陪伴一生,似乎永遠在暗處默默地襯托守護著你,開心時陪你當喜劇的演員,難過時做你默劇的觀眾。你張牙舞爪他也狂放肆虐,你冷靜默然他也靜如止水,不用擔心它會離開來不及做告別,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維持感情。他似乎是你的私人所屬品,天生就是屬于你,卻又那么的微不起眼。
馬克·李維筆下的偷影子的人,是個個頭不大,卻從小擁有著跟影子對話和別人交換影子的能力的人。他聽伊凡的影子敘說對母親的思念,聽呂克的影子告訴他內心的夢想,聽克蕾兒對于聆聽世界的憧憬和向往。每一個影子里都藏著一個個小小的故事,而小小的故事卻是我們真實的內心和不愿審視自己的真實。好想知道,如果我的影子會說話,他可能會傾訴些什么呢?會告訴我我童年時暗許下的秘密,亦或是我不曾記起的某個人,還是未來我會變成什么樣?
ONE 你在害怕些什么?
面對現實,人們似乎喜歡用最舒適安全的方式與世界相處,達到“和平”模式。即使內心波濤洶涌表面也會波瀾不驚。不愿意太過多的表達情感,來保護自己。兩個理由,一是在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內斂,二則是心有所懼。
“懼從何來”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好演員。
一部分人“懼”的是現實跟幻想的差距。
“演員”們通過努力向世界“演”出積極的情緒來滿足內心的恐懼。伊凡,看似是個可愛的警衛鄰家哥哥,在經過一次火災之后,發現自己多年珍藏媽媽給自己的信燒毀時,內心幾乎崩潰絕望。但影子卻訴說出,母親在他出世時便因故而去世,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竟是自己幻想出的母愛關懷。
另一部份人“懼”的是無法承擔夢想的重量,于是選擇放棄
他們擁有著好的天資,但常常會害怕未來不可控,因此只想好好演好人生的固定戲碼。作者筆下的呂克,是童年陪伴成長的好伙伴兒,天資聰穎,卻不得不繼承父親的產業—面包店。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將讀醫學的夢想藏在了影子的最深處。影子向作者的訴說,讓他知曉了心底的秘密。才做出了攻讀醫學的選擇。不管結果如何,去嘗試過才有比較的籌碼,才有選擇的余地。
TWO 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
在現實中,或多或少,我們都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好伴侶”“好朋友”“好同事”“好閨蜜”。似乎多重的身份,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你。你也在這其中切換自如,好像一臺不需要手控的全自動數控機器,隨時換頻,永遠在線。
但還對記憶里那個“踩影子”“跳格子”的小小少年有什么印象嗎?當年,浪漫無邪的蹦出無數個疑問,對世界充滿著未知的好奇。會疑惑月亮為什么總會一直跟著走,從而跟發小背道而馳做實驗驗證;會發呆天上的不停飄走的云朵,想著他們會去向哪里;會對唐詩三百首產生無窮的興趣,吵著媽媽要背詩;會執拗于考試里“一…就…”造出了“我的書包一下子就打開了”的“經典名作”。
又讓我想起“追風箏的人”里面曾說,“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現實何嘗不是這樣,沒有人能真正忘記什么事情,因為你忘記的事情你都不知道你已忘記。我們對于“童年”美好執著的意義便在于,那是一段無法掩飾而流露出的真實人性。
當習慣披上戰甲,帶上防護罩,拿起厚盾的你,是否已不再是那個小小少年?
我想其實未然,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保護那藏在玻璃夾里的脆弱的內心。去變強大,去生長,去廝殺,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但你能做的,是依然保有它的純粹,即使被你遺忘,但也請給他一個藏匿的角落,這些秘密不妨將它存放在你的影子中。當清風拂煦你的面頰,低頭看看那隨影隨行的影子,看看藏在里面的初心和舊夢。
THREE 如何跟自己影子對話?
陽光正好,辰風就起。找一片草地,不需要別人的陪伴,不需要過多的修飾。席地而坐,背對太陽,看看你的影子。它最近是否過得開心,它否比往常少了些鬧騰,它是否有些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的小秘密,它是否是你的另一個自己?
跟自己對話,當然要有儀式感,心誠至靜則是唯一的要領。輕輕的問它三個問題。
“你是誰?”
“你從哪兒來?”
“你想去哪兒?”
不著急想答案,閉著眼睛,感受空氣從你身邊的起舞,想象溪水清流過你身旁。靜默五分鐘,你會想起很多那些碎片的記憶和美好的瞬間。小時候,拉著跳繩套在別人身上玩賽馬;放學后在單車棚里玩角色扮演保鏢,不愿回家吃飯;踢著小石頭一路從學校到家,最后卻踢到了在樓下等放學的爺爺身上;看著小伙伴都在樓下玩,自己卻坐在琴前的那種憤憤不滿。
記著這些瞬間,帶著這些美好睜開眼睛,再看看眼前的這團影子,這些記憶它都幫你珍藏著,一直不曾離開。那就是你最初的樣子,那就是最真實的自己,那就是你漸漸忘記的純粹。再來看著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想去哪兒”,是否心中會略過一絲的小確幸,不論結果,這個過程便是跟自己的對話。
總被這雜擾的喧囂擠破頭腦,
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握手言和。
愿你的初心都能寄放在小小的影子里,
愿你的影子里都是一個個溫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