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早晨跑,我又遇見了那個大叔。
上學期有蠻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會早起去晨跑。早上五點多到六點半之間,跑步的人都不多,一般都是固定的幾個,于是我對他印象很深刻。
淺綠色上衣和黑色短褲,要么就是深藍色上衣和黑色短褲,兩套運動服輪流換,遠遠地一眼就認出來了。
我好早之前就一直認得他,卻一直沒有交集。后來慢慢地,他好像也對我眼熟了。
有時跑校道,他跟我跑相反方向,在一條路的兩邊迎頭碰到,眼神對上時,他會沖我笑一下,我也回一個笑打一下招呼。
唯一說過話的那次,是去年冬天。早上六點天還沒亮,我在操場繞圈跑。由于前一晚我剛跑了十公里,那天早上空腹腿又重,沒什么力氣,跑了一兩圈就停下來走路了。
沒過一會兒他就從我身旁跑上前去,降下速度回頭笑著跟我說了句話。我戴著耳機聽歌,迷迷糊糊地沒聽清他說了什么。
等他跑遠了反應過來,他好像在跟我說加油,忍不住笑起來,感覺很溫暖。晨跑讓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建立起一個微妙的聯系。
真正入冬后,我因為一些事情喪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寒假前都沒再去晨跑。這學期開學后我又總是晚上出去跑步,一直沒再見到他。這幾天又開始早起跑步,果然又看到他了。
輕快的步子,均勻的速度,無論間隔多久遇到他,依舊那樣慢慢地跑著,不戴耳機聽歌,就只是靜靜地專心跑步,從沒見他停下來走過。
02
最近晨跑,生物鐘沒有調過來,早上鬧鐘響后眼睛都睜不開,是兩個人給了我動力。他們是我去年實習時,認識的兩個自律的上司——潘哥和存美姐。
潘哥是我們友誼公司的人事經理,有次公司請來開座談會,我因此加了他微信。我們從來沒聊過,我覺得他應該到現在都不知道我是誰,但我一直很喜歡看他在朋友圈發早起和跑步的打卡。
他一般都是在早上五點到五點半這段時間起床,到今天為止,他已經打卡了359天。
起了床就出門跑步,幾乎是風雨無阻。每天早上六七點鐘,他的微信步數就已經是五六千,到七點多鐘的時候,就上萬了。而一般后面緊跟著的,就是存美姐。
他有時會跑馬拉松,最近一個星期開始打卡每日閱讀。無論是在公司偶爾見到他,還是在朋友圈看到合照,他總是精神奕奕的模樣,運動服和西裝都穿的好看。
存美姐是受到潘哥的影響開始早起晨跑的。上班那會兒,每天早上七點多坐地鐵時,都能看到她在朋友圈打卡晨跑。八點半在公司樓下的早餐店,一轉頭就能看到她坐在玻璃窗前吃早餐。
那時公司每周都有晨會分享,她的分享給了我很大的積極影響。
她分享晨跑遇到的人和事——
因為晨跑眼熟的人,沒說過話但遇到會笑著打招呼;某天看到舊房子門口的流浪老奶奶,第二天給送去了保暖的棉被和衣物;拍下好看的花、奇特的樹還有好看的老房子。
熱愛生活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美的地方。
去年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她在堅持100天早餐計劃。她提供食材,擺盤是由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完成的。但是工作也忙,有次回家晚了,家里冰箱沒什么菜,她做了炒飯。擺盤時,用愛心形狀的碗盛了飯,在瓷白盤上扣了一顆心。
她身上自帶的光芒,也把兒子教育成一個令人羨慕的小男孩。前幾天看到她分享的朋友圈,兒子說了一句話:媽媽,為什么我上了一年級,你都是說孩子孩子孩子,為什么沒有關注你自己呢?
我想,熱愛生活又自律優秀的父母,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很正面的教育。
正能量的人,總是可以給身旁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潘哥影響了存美姐,也影響了我,每天早上看到他們的微信運動步數,我就能從床上滾下來,穿上鞋子出門跑步。
03
我在一個軟件上記錄日常和碎碎念,認識了一個很優秀的人。當時看到他的動態時,他在堅持打卡每日練字、學習和畫畫,已經連續了差不多兩個月。
我這段時間也開始在打卡。堅持每天運動和閱讀。最近買了鋼筆,又加上了一項練字。
對于運動、閱讀和練字,我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有意識地想要培養成習慣。可是沒有約束的時候,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如今我正正經經地開始打卡之后,反倒天天都堅持著,漸漸成了日常的小事,這樣的收獲令我欣喜。
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截止到昨天,我剛好完成了21天的打卡。
堅持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讓我每一個今天,都在期待明天。
04
最近讀的書是《我在故宮修文物》,開頭第一段話:“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
修文物的老師傅們,一輩子就只做一件事。他們都很慢,不急不緩,無論在專業內多么聞名遐邇的老師傅,都在傳達一個理念:手和心結合,做一件簡單的事。他們很慢,修一件文物經常要用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但是他們不會停下手中的活。
為了手藝不生疏,且越來越有進步,他們會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著一件簡單的事。一位摹畫的師傅,每天都練習勾線一個小時,就這樣堅持了十年。
文章寫到這里,我已經表達了許多這段時間里我想要說的話。
我很感謝運動和閱讀帶給我許多的改變,無論是心境、三觀還是看待事情的角度,都給了我積極的影響。
堅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最后是一句雞湯:人生就像長跑,在自己感到舒服的節奏里,一直堅持下去,無論跑多慢,都別停。
不更文的這段時間,是寫不出讓自己覺得滿意的文章。我想,就算文筆不好,脈絡不好,只要發自內心地表達出我真實的情感,就可以了~
老師傅楊澤華的一句話,我很受用,分享給你們:有的人為什么特別?跟學問的廣度跟深度有關。你的知識面的廣度跟深度越大、越厚。這個人寫出來的東西一定跟別人不一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