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聽了那首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我總會想是怎樣的熱愛可以讓人在那個沒有互聯網訂票的年代徹夜排隊并花了半年的積蓄買了門票一堆。那時候的我用著從街上小攤買了的20塊的偽蘋果P3,一遍又一遍的循環,正值青春騷動的年紀,我總是在想,將來是不是也會有那么一個男孩為我排很久的隊,和我一起去聽一場讓人心醉,心碎的演唱會。然而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遇見那個愿意陪著我一起去看一場演唱會的那個男孩。
2016年的4月,翻著微博,無意間看到五月天要在內地開演唱會的消息,最終決定自己去北京,去鳥巢看他們時隔三年的內地首場演唱會。從開始到最終,我沒有告訴一個人,獨自看公告,找消息,搶票,等待,都是屬于我一個人的狂歡。去北京的路上,我放著五月天所有的歌曲,就好像又回到了高中的時候,耳機的兩端都連接著心臟,那些痛苦都被一首首歌曲帶走,音符拂去所有負面的情緒,收拾心情重新奮斗。
八月的北京帶著夏天的余味,又帶著些許秋的干燥.鳥巢就在傍晚的余暉中被映照的金光閃閃,就像在為他們的演唱會加冕。像每個去演唱會的人們一樣,我買了熒光棒,買了臉貼,買了他們的t恤,帶著些許的緊張和無措,跟著那些狂熱的粉絲們一起,把自己徹底的融到火熱的氛圍中。
五月天歌風是搖滾型的,并沒有像高中聽的那些情歌一樣帶著惆悵,反而帶著屬于他們的自由和不羈,每一個旋律都砸在心頭,從五月天走上舞臺開始,每一個五迷都瘋狂的跳起來,任飛舞的彩條撲打在自己的臉上,發上,在或明或暗不斷變換的燈光中釋放自我。那些生活中所有的苦悶都一瞬間爆發出來。每個人都拼命的跳躍,拼命的呼喊,拼命的揮舞,我知道,對于舞臺上的五月天來說,每個人不過是十萬分之一,但是匯聚起來,所有的聲音足以沖破宇宙。
我跟隨周圍的人一直瘋狂的吶喊,旁邊年紀和我差不多大的女生邊唱邊流淚,然后用沒有拿熒光棒的手抹掉眼淚,但是嘴里的音符卻沒有斷掉,我遞給她一張紙,她擦完也不管別的,直接拉起我的手,掛滿眼淚的臉還露出笑容,然后不斷揮舞我們拉在一起的手。我先是嚇了一跳,然后也順著她的力氣揮舞。原來看演唱會就是這種感覺,所有的粉絲都是親人,直到唱到《溫柔》,她才放開了我的手,掏出了手機,并用嗚嗚噥噥的聲音對我說唱《溫柔》的時候要有小星星,然后打開了閃光燈,我也學著她做。《溫柔》快結束的時候,她打了個電話,唱起了《溫柔》中一直被網上刷屏的視頻中的歌詞,不打擾是我的溫柔,這是我的溫柔,然后一直唱一直哭,哭完又開始笑,我不知道電波另一端給了她怎樣的回應,但是我知道,那一刻她應該可以放下很多。原來演唱會的氣氛會讓人變成一個精神分裂的瘋子,你不知道因為哪首歌淚流滿面,也不知道因為哪句詞就喜笑顏開。
所有人從開始吼到結束,從舞臺的第一燈光吼到觀眾席的黑暗,從《Do you ever shine?》吼到《洋蔥》,。在這個火熱的夜晚我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那些年少的瘋狂好像在一個夜晚突然爆發,那些曾經想要喊出來的不快都變成了音符,那些深埋在心中的熱愛,那些狂躁都被呼喊出來,那些很瘋狂的夢,我終于做到了。我發現了自己從來沒有發現的瘋狂的一面,我不是父母眼中那個舉止得體的女兒,我也不是朋友眼中那個輕聲細語的庸人,更不是老師眼中那個乖巧懂事的學生,我只是我,而不是所有人期待或者喜歡的樣子。
人生一定要看一場演唱會,無關年少的風花雪月,更多的是讓你游離出體制外,發現原來那顆原以為早已在世俗中浸染許久的心其實還是原來的樣子,它依然會那么狂熱的跳躍,它依然年輕而且鮮活,而這些才真正足以證明你還是原來的你,還是那般真真切切的存在著。
最后附上圖片,圖一是當時網上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