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努力不過是想讓生命更有價值!一個人的能量或許弱小,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再小的個體也能影響一個小群體。而我便一直想通過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實現身邊更多人的快樂。
都說漂亮的面孔太多,有趣的靈魂卻太少。那什么才叫「有趣」呢?
有趣,大抵就是能看到一個事物的多種可能吧
有趣,大抵就是能讓更多人體驗到更多不同吧
有趣,或許是重組事物的展開方式及使用方式
有趣,或許是實現一直很想要卻難以實現的事
我有一個有趣的念頭,它是關于生活空間“家”的有趣概念。
初中時期,我開始了“寄人籬下”的居住。只有主臥裝了空調,作為借住者不得不睡陽臺納涼。這樣一來,我幸運的能在每晚看到夏日星空,吹到清新的涼風。當然,我也無比的羨慕空調房里沒有蚊子的睡眠環境。但這一遭經歷,使我更能隨地而安也不曾有過嬌貴感。
高中時期,我說服了家人一個人住。獨自住沒什么不好,唯一有點不足便是,我哭也好笑也好沒人知道。青春期太多感傷要訴,經常拉著住校的閨蜜來家里住。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周末開“爬梯”的習慣。所謂“爬梯”就是各自從家里帶食物,在我家“吃火鍋”。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上網通宵打游戲… 爽到沒人管,最煩的莫過于我爸媽,每次來看我都是維修一大堆東西。
大學時期,我終于能自己賺點零花錢了。開始探索世界般各地窮游,對于我而言讀萬卷書,不如能行萬里路。窮游,讓我有了簡便易行的擇物要求。不耐臟耐磨、不利于活動、難以搭配的衣物用品都不是我的首選。
工作之后,生活空間也從幻想大院子大房子變成了mini單間。因為一個空間的多重組合,能使空間最大化的被利用,也使經濟壓力和打掃時間都減少了。而自身的經歷與游歷結合現實,讓我有了以下有趣的想法。
——— 復合生活空間
生活中那些情景是你想要的?
1.睡覺
2.烹飪
3.用餐
4.衛浴
5.閱讀
6.電影
7.飲品
8.曬洗
9.觀景
10.聚會
……
對于生活空間,一定還有更多需求。而在有限的空間,滿足更多的生活需求,這便是復合空間的設計風格。
對于簡居族,(嘿嘿,我自創的標簽)不要求重物的積壓,不在意形式更在意結果。
如果是睡覺,可以使用易收納的充氣床墊,或是日式和韓式卷鋪形式。
如果是烹飪,不注重廚具的多少,更側重食物的新鮮度和品質及營養。
如果是用餐,更愿意打破刻板的餐桌氛圍,而是像吧臺文化靠近,讓吃的過程更輕松。
如果是衛浴,更希望能從音樂、香薰、水流中舒緩身心,放松疲憊的心情。
如果是閱讀,更強調應需閱讀而非強制閱讀,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如果是電影,不希望按影院排片來,自備投影儀,反復看一部喜愛之作也是不錯的體驗。
如果是飲品,鮮榨、精釀、紅酒、精品咖啡、普洱茶,都是既養生又有情調的小酌飲品。
如果是曬洗,一定要陽光充沛的朝向,衣物和人要區分,最好是有陽臺和榻榻米兩個。
如果是觀景,一定是能看到天空和視線內有風景的角度,最好是在陽臺處。
如果是聚會,必須要物品可隨心移動重組,可以隨地而坐隨地而躺,各自又有舒適的角落。
如此的多重需求,如何落地在一個mini單間?
我認為一切都有可能,回歸到我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后的幾重經歷。這個復合空間的雛形已經在我心里落地生根,而這個概念的有趣之處遠不止這些。在小小的40平米里,我想要實現更多價值,滿足更多人的快樂生活。你期待每個篇章的細節和物品嘛?那么等待一次更新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