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藏書館APP推出“新書上線活動——100本經典任意領”,我選的第一本書是張恨水先生的《啼笑姻緣》。周末時間很快就讀完了全書,很想寫一篇讀后感,但是又不知道從何寫起;恰好,午休時,有位同事提到金庸的小說,談起了“無論是否出于自愿,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向前”,聯系到《啼笑姻緣》這部小說,我深以為然。
小說的男主人公樊家樹,在民國大總統時期,經歷了人生的三個階段:遇見鳳喜、失去鳳喜、學成歸國。
(一)因為要到北京求學,在一個四月的下旬,樊家樹坐火車從上海來到北京。彼時節的北京,海棠初開,楊柳正濃。他借住在表兄陶伯和家中,住在一個精致的上房里,屋子是朱漆漆的,一帶走廊,四根紅柱落地;走廊外,有一個很大的院子,平空架上了一架紫藤花,那花像絨球一般,一串一串,在嫩黃的葉叢里下垂著。階上沿走廊擺了許多盆夾竹桃,那花也開的是成團的擁在枝上。
在這個大好春光里,去天橋水心亭游玩的樊家樹結識了山東俠客關壽峰,并被引為知己。交往不久,關壽峰不告而別,再次到水心亭探訪的樊家樹初遇沈鳳喜。
彼時的鳳喜,因為置辦不起衣服,只好在天橋水心亭附近露天唱大鼓。出手大方的樊公子被鳳喜一家視為脫離苦海的救命稻草。
多情的樊公子,愿意出錢讓鳳喜讀書從良,有一個正經出身,成為一個真正的女學生。
(二)樊太太病重,家樹歸杭州,臨行托關壽峰父女代為照看鳳喜。
鳳喜叔父,沈三玄,天橋有名的下三爛,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一日逢故人,起狼心,攀龍貪財。唱大鼓出身的鳳喜被雅琴家的富貴晃花了眼;被麻將桌上的錢魔障了心。等到后悔,想到樊家樹的時候,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只好委身于劉將軍。
關壽峰父女得到消息后,不顧自身安危,夜探將軍府,卻只見鳳喜因著劉將軍二十萬的財物心花怒放,正是“無情最是黃金物,變盡天下兒女心”。關壽峰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從今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換人心這句話是假的,不過是金子換人心罷了”。
樊家樹返回北京后,執意不肯相信鳳喜的變心,認為她只是因劉將軍的權勢而被迫委身。秀姑為報恩,冒險到劉將軍府做女仆,為兩人借機搭橋。舊情人相見,鳳喜給他4000元支票,與他清算以前他所花費的帳目時,樊家樹才徹底醒悟。劉將軍調戲秀姑,反被關壽峰父女殺死在西山影山寺。
(三)一直與樊家樹交往的何麗娜小姐,面貌形容與鳳喜相似;之前因著鳳喜的原因,家樹一直對何小姐不遠不近。因樊家與何家門當戶對,長輩對這門婚事卻是樂見其成。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再加上沈國英對何小姐的追求,陶伯和建議家樹與何小姐一同到德國留學:一來可以學有所成;二來可以避開沈國英的風頭。
沈國英因對何麗娜的深情得不到回應,轉而接鳳喜回家,因憐生愛,四年期間,一直為她請醫問藥。終于治好了她的病,卻最終也沒有得到感情上的回應。
關壽峰父女在關外組建了一支一千五百多名弟兄的義勇軍。因缺少槍支彈藥到北京求援,沈國英慷慨傾家解囊,用5萬元購買了子彈,又用余下的1萬元購買了藥品。最終和關壽峰父女一起戰死在關外,用生命報答國家。
何麗娜勸父親捐出80萬,其中60萬為家樹建立了化學軍用品制造廠,另外20萬設立了10個戰地醫院。
生活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之中,樊家樹、何麗娜、關壽峰父女、沈國榮每個人都在時代的裹挾之下選擇了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人最終用不同的方式來報答祖國。無論是否出于自愿,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向前。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今日之中國,幼有所教,成有所為,老有所養。那么,你是如何報答國家的呢?
(其實我有點看不起小說的主人公樊家樹,當關壽峰父女為他挺而走險殺死劉德勝的時候,他卻惶惶不安地坐火車逃到天津;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面對劉德勝這樣大軍在握的軍閥,作為學生的樊家樹確實沒有什么可以來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