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華為公司清理35歲以上的老員工的信息廣為流傳,引起了許多職場白領的震動。不論是剛工作的菜鳥,還是職場老油條,相信在看到這則新聞時,內心都會有所想法。
在很多人看來,35歲也許正是自己的人生高峰期,此時有著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也混上了管理的崗位,一邊還房貸,一邊供著孩子上學,父母康健。生活品質逐漸提高了,購物首先不再是看價格,如果有時間還會策劃來個全家旅游。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職場也不相信眼淚。當你35歲時,沒有身居要職或者掌握核心技能,你在公司將不再是不可替代的員工。企業更加青睞比你年輕的員工,相比之下,他們的薪水較低,而且因為想要爭取晉升對待工作更為積極。
歷來有所成就的人,都比較重視居安思危。如果是搬磚的你,這個時候就別想著隨遇而安啦,那只不過是溫水煮青蛙,你應該為自己好好想想未來;如果是上進的你,想著早日升職加薪埋頭工作固然不錯,但是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盡量完善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規劃。
那么,年輕職場白領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來避免或者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中年危機呢?小Z請教了不少成功人士,梳理下來覺得有必要跟你們說說。
工作
對于現代職業人而言,要想過得好,最為首要的是工作和事業。巴斯德曾說,“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的旅途”。
所謂男怕入錯行,選擇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所在的行業是朝陽產業,說不定極有可能遭遇風口,讓你飛上天。
小Z的同學浩哥,對自己的就業方向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規劃,7年前大學一畢業就來深圳一頭扎入房地產行業,剛開始那會兒收入剛夠付房租,收入沒我高。如今他已經買房,現在是管理崗,真正實現了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
在一項近千人的參加的調查研究顯示,出于各種原因,有68%的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假如不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工作沒激情大多都是因為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專業不匹配。這時候你要從自身出發,結合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重新制定一個職業規劃,然后拆解成細分的任務,一個一個的去實現他。
理財
理財是一個很重要,但是有容易被忽視的方面,有句話很有代表性意義,“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于很過年輕的職場人士來說,最開始的收入除去吃穿住行等必要的花銷后,每月工資所剩無幾,覺得沒有理財的必要。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實行好的理財計劃,是你是工作之外,給你帶來直接收益的行為。很多人沒有理財的概念和良好的理財計劃,即便是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薪水變多之后,自身的財務狀況并沒有變得更好,往往大部分還了信用卡,并沒有多少結余。
其實理財是可以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日積月累財富增值會變得很可觀。千萬不要小看復利增長的魔力,君不見股神巴菲特的年華收益也只有20%+,而他現在是世界第二富。所以,對于年輕白領而言,理財千萬別以利小而不為。
舉個例子,假如你從工作之后,每個月固定存一千塊,堅持十年下來,你將有12萬元的積蓄。這是最傻瓜式的儲蓄行為,簡單粗暴而且有效。如果你能學習一點點的理財知識,把這筆錢用來投資,每年獲取10%的收益。
按照復利公式F=P*(1+i)^n,這筆錢將會變成210374元,減去本金10萬塊,你將獲得11萬的額外收入。而這還沒有考慮到你的工作收入增加方面的因素,事實上隨著工作經驗的提升,薪水也會越來越高。古語有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后,你的信心也會得到提升,抗風險的能力的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當然理財也不是簡單的事情,經常可以看到新聞報道,一些大媽大爺因為不懂投資理財,辛辛苦苦積累的大半輩子的積蓄被騙子騙的精光,或者投入一些不靠譜的理財平臺造成財富損失的情況。
所以,在此情況下,作為一個理財小能手,小Z有必要告訴你一個靠譜的財富管理工具:知財道!
知財道:查55萬+全市場金融產品信息、快速記賬、一鍵測評財富健康度,客觀中立,最懂你的財富管理工具。
一網打盡全市場的金融產品信息,為你通報最新的投資理財信息,基于客觀、中立的立場,為你推薦最適合你的理財產品。在這里,不管你是拿月薪還是年薪,你總會找到適合的投資理財的信息和產品。普通上班族,知財道可以為你推薦靠譜的收益高互聯網金融平臺;而如果是土豪,知財道可以提供穩健的多方位的資產配置投資產品。
最后小Z認為,努力工作,時刻學習進步,讓你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是避免和應對中年危機的首要任務;良好的理財計劃,是讓你提升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法寶,也是讓你過上想要的生活的幫手。好好工作,努力賺錢吧!
知財道學堂(微信號:ZCDxuetang)每日市場行情一覽,通過以宏觀視角把握市場行情,遵循信息透明的原則,做到充分揭示全金融產品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