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互聯互通
2023年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對高水平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方向指引。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符合沿線各國利益,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在中國的主張和倡議下,一帶一路已經在加強區域合作,增進人民福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要繼續擴大“一帶一路”的影響力,邀請世界各國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落”的實踐當中,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加強各國政策溝通。“一帶一路”是連接沿線各國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加強沿線各國的政策溝通才能促進世界互聯互通。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中國與共建國家、國際組織積極構建多層次政策溝通交流機制,在發展戰略規劃、技術經濟政策、管理規則和標準等方面發揮政策協同效應,共同制訂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深化務實合作注入了“潤滑劑”和“催化劑”,共建“一帶一路”日益成為各國交流合作的重要框架。“一帶一路”為各國提供了開放合作的平臺,各國應當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加快完善政策溝通機制,為實現資金、貿易、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保障。
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推動貿易暢通。推動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任務,只有實現貿易暢通才能帶動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惠及各國人民。當前世界貿易不穩定因素增加,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西方國家甚至通過貿易管制來打壓和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為世界各國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平臺和機遇,也有利于打破貿易壁壘,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共建國家應當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積極與其他國家開展貿易合作,最終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暢通。
共建“一帶一路”,需要促進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要實現貿易暢通,還要實現文化和民心相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溝通合作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文化和民俗方面開展溝通有著天然優勢。加強文化溝通有利于促進各國民心相通,也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社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