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商界最經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訓教材。不僅針對企業、組織機構,本書更是個人自我提升的必修教材,因而受到眾多企業家的推薦。千萬不要只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它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不是只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方法,這本書會是你獲得個人成長提升的指南針,會讓你獲得不斷發展和超越的源動力。
作者史蒂芬·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系,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曾協助眾多家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培訓領導人才,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接見,是前總統克林頓倚重的顧問,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比齊。
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我所讀的這一本25周年紀念版,在每一章的最后增加了“付諸行動”的版塊。只教授理論而沒有練習,很可能讓你讀完就把書本束之高閣,哪怕當時書中的內容給你帶來極大震撼。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幫助讀者鞏固并掌握“七個習慣”,使這“七個習慣”真正成為自己的行動習慣。
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書中專門介紹了本書的閱讀方法和七個習慣的大概內容。
讀書的方法可以先通讀再系統,并結合輸出來閱讀。一是可以先通讀概覽一遍,然后再系統學習和實踐書中的內容。二是以老師的身份來讀,讀后吸收書中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跟別人分享。其實就是要通過輸出來倒逼輸入,把我針對本書所寫的讀書筆記,當成我要說書或演講的稿子。
七個習慣中前面三個習慣主要針對個人領域的成功,包括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接下來三個習慣主要針對公眾領域的成功,包括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最后第七個習慣是不管更新,涵蓋了前面六個習慣。
第一章——由內而外
這一章的內容并不涉及具體的哪一個習慣,而是要從思想上改變現有的思維定式,準備好接收這七個習慣的具體內容。
如果你想減肥,你是不是在網上查詢各種鍛煉方法技巧、下載食譜,然后就按部就班地照做呢?
如果你和家人、同事、朋友之間總是爭吵不斷,無法溝通,那么你是不是一門心思鉆研溝通技巧呢?
如果你每天都忙碌不堪,覺得所有的時間都被填滿了,那么你是不是到處尋求時間管理的高效法則呢?
當你遇到上述情況,如果只是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做,能不能解決問題呢?答案是不能,即便暫時狀況得到了緩解,但根本問題并沒有解決。因為這些方法都是只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些方法和技巧解決的都是外在的行為問題,而所有問題的根本其實都在內。
向內注重個人品德,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真正的尊重。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開始只追逐個人魅力了,只關注個人的成功和技巧,而不再追求品德高尚了。也許是因為社會整體浮躁,也許是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掩蓋了其他的問題。但是只有內心真正高尚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而一味以技巧來尋求一時的成功,只是帶著虛假的笑容、進行制式的表達并不能取得長遠的成功。
向內改變自身思維定式,這也是解決問題改變現狀的先決條件。你之所以肥胖可能并不是飲食不合理,而是身體有其他方面的健康問題,或是因為你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你和身邊的人無法溝通,可能是因為你自身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應該先分析自己的情感需求再向身邊的人尋求支持,此時溝通技巧只是最后的工具。你每天忙碌不堪,但可能你的時間安排并沒有問題,只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做出適當的取舍,你沒有搞清楚當下自己最在乎的到底是什么。要改變我們固有的思維定式可能并不容易,但是不改變,就好像是走錯了方向,那么不論你怎樣努力結果都是枉然。
內在所有的思維定式都要以原則為指南針。原則不是價值觀(犯罪分子的價值觀肯定會跟其他人不一樣),也不是實踐經驗(實踐經驗往往只針對個例)。原則具有普遍性,且不能改變,比如公平、誠實、潛能。要想知道一個思維定式是否違反了原則,那么就從正反兩方面來想一想這么做的結果,看看是否符合或違背哪一項原則。如果做一件事其實是在投機取巧,那么就不應該這么做。
所有成長過程都要按部就班的進行。追求個人魅力之所以大獲成功,其實是因為這可以實現速成。但真正的成功需要一步一腳印,需要扎實的積累。成長的過程不可以忽略或縮短,如果你希望分享給別人什么,那一定是你先擁有或掌握了的。
不再只盲目追求技巧,而是內在要具有更高層次的思想水平。只追求技巧和方法,只能治標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必須從思想上有所改變。先向內探索,追求個人領域的成功,再追求公眾領域的成功,凡事不要只歸因于外在,而要從自身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