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過完元宵節年也就算過完了。
今年過年與以往不同,因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我和媳婦就要以主人的身份來招待雙方父母,自然需要操持的事就多了。不說別的,年夜飯那十道菜就夠我們手忙腳亂的,從采購到備料到掌勺再到收拾碗筷,真是忙活了一整天,可見家里的事沒有小事,為了能讓家人吃上美味可口的飯菜,需要很用心,用愛去準備。“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不做年夜飯不知持家不易,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里繼續身體健康,繼續開心快樂!
言歸正傳,過年期間空閑時間比較零碎,讀書也就零碎了,不過好在三本書都是用Kindle和手機讀完的,雖然我并不太愿意看電子書,但就閱讀便利性而言,電子書要比紙質書強多了,正好適合碎片化閱讀。
《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作者是慕容雪村。看到作者名字的時候我腦海里浮現出了雪村老師的形象,原諒我的狹隘,怪只怪雪村老師太讓人印象深刻了。據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是慕容雪村寫的最好的一本書,而且被翻譯成了好多種語言出版發行,帶著明顯被安利的敬意我讀完了這本書,說實話,到現在我幾乎已經不記得情節了。只記得作者全篇意淫味道濃重,以“我”為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可能更容易有代入感,于是仗著主角光環各種和女人發生關系,人生中充斥著背叛,陰謀,憤怒,痛苦。同時作者喜歡在敘述中突然閃回,穿插進自己的回憶部分,但是閃回時毫無界線,很是讓人措手不及,往往看了幾百字以后才發現,“哦...這段是回憶啊...”,其實這種寫作方式沒問題,只是不適合叫小說,還是劇本更好一些。我們姑且不論慕容雪村的文筆如何,因為我也看不出來好壞,最起碼作為一本小說應該讓讀者能順利的讀懂,不要總是猜測這一段是不是回憶呢,否則我直接去看電影多好啊,單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雪村老師還有待提高。
《我的奮斗》,作者羅永浩。這本書我是快速的瀏覽了一遍,因為之前也斷斷續續的看過一次,知道老羅的寫作方式基本就是段子集,所以權當笑話大全看了。老羅的文字和他的口才比起來要遜色不少,雖然也頗具幽默感,但能明顯感覺出來他駕馭文字的力不從心,尤其不能寫大架構的東西,可能這跟他早年寫過一陣詩有關吧(寫詩的事是老羅錄音里他自己說的,并無考證)。老羅更適合寫小品文,短小精悍的那種。這本書中羅永浩記述了一些成長中的經歷,大部分是少年時期的,到了真正要奮斗的年紀又戛然而止了,很是突然,可以說跟“我的奮斗”基本沒什么關系。那為什么要出一本叫《我的奮斗》的書呢?書名就不探討了,他自己說過是借鑒了希特勒的《我的奮斗》。那對于老羅而言,出書的意義就是掙錢了,說點你們在網上錄音里沒聽過的段子,再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宣傳一下,隨隨便便賣出去幾十萬本,也是筆進賬。當然對于花錢買書的讀者來說,這種成書的態度是不可取的,說的不客氣點,就是騙錢呢,賣個知名度而已。所以想要電子版的朋友請留言。
《古董局中局》是馬伯庸的小說,我看完了全書才知道,原來是一個系列,共四本,當然我看的就是第一部了。對于馬伯庸并不太熟悉,只在幾年前看過他一個短篇小說——《湘西航班》,知道這個人能寫一些懸疑驚悚類的東西,后來上網了解到這哥們竟然得過“銀河獎”。《古董局中局》是以古董收藏、鑒賞為切入點展開的故事,作者在書中展現了淵博的古董鑒賞知識,讓我大為欽佩。故事設計很精彩,情節十分緊湊,所有小坑基本不過兩章就填上,這種節奏讓人讀起來暢快的同時也有點壓力,需要人為制造尿點。快節奏對于這種懸疑類小說是有好處的,即使有些地方寫的不夠細致,也能一筆帶過,讀者不會深究,也沒時間深究,情節的發展會牽著讀者快速前進。但弊端是對于人物的塑造也不會很好,人物性格有時會過于簡單,行事突兀,比如結尾處黃煙煙撲到許愿的懷里,就多少有點莫名其妙的嫌疑,因為黃煙煙的性格屬于特別高冷型,之前又沒有鋪墊他們二人的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怎么會突然有這么親密的行為呢?甚至到最后一章我都以為木戶加奈是女一號...不過不同類型的小說看的點也不一樣,過分要求一個演員的唱歌水平那是觀眾有病。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一晃還有300多天就過年了,提前祝大家狗年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