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為魯南加一個前綴,首先映入我腦海的就是遙遠。這種遙遠,并不僅僅是空間距離上的綿延阻隔,山嶺綿亙,兩千里南方北方,更是風土人情、灶間煙火、衢巷阡陌里的差異與裂變。
世間的事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冥冥之中也許自有天意。在秦嶺淮河以南出生長大的我,由于偶然的機緣,卻注定要與魯南這塊土地密切交融,在爭吵與抗爭中,在理解與包容中,在淚水與喜悅中融為一體。
在異鄉人的眼里,魯南是遼闊的。遼闊的土地不僅容納了九百多萬人口的生長繁衍,更催生了多元復雜的思想視點。在與魯南融為一體的過程里,我體會到了難以溝通的痛苦,也體驗到了相逢一笑的喜悅;我體會到了互不讓步的煩惱,也感受到了相互理解的欣喜。洞明事理,通透人情,仰不愧天,俯不怍地,這是鄉土魯南對人生活的基本要求。家是人永遠的港灣,是沉淀愛和溫暖的空間,但家永遠不是說理的地方。魯南提升了我的胸襟,開闊了我的視野,加速了我的成長,讓我明白和氣才是家庭最可寶貴的希望。
在南方人的眼里,魯南是爽朗的。天空永遠是那么晴朗,陽光總是那么金黃,風吹在臉上透著說不出的清爽。登臨送目,千里沃野,一望無際,把茶臨風,心曠神怡。在與魯南水乳交融的過程里,我有過陰郁,有過彷徨,也有過輾轉的悲愁和失望。在南方的淫雨天氣里,絲絲的怨氣會像發霉了的菌絲,扯得綿密而細長。在魯南,陰沉的天空是少見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倒多得數不清。即使在北風呼嘯的季節,嚴寒封鎖了整個魯南,但是陽光的瀑布有機會就會傾瀉而出,把熾熱的能量灑向冰雪,一會兒,雪水就流淌成了清澈的溪流,在大地上閃耀著有銀白色的光,讓人心生暖意。
在鄂西人的眼里,魯南是醇厚的。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南方人相比,與講究刀工講究配料講究色香味的南方菜相比,魯南美食并不以精致玲瓏見長,卻以醇厚悠長為上。魯南人喜食濃墨重彩的食物,五味之中對于“咸”情有獨鐘。無論是烹制肉類,還是家常蔬菜,都講究滋味的濃烈,口感的深沉。黃豆醬和醬油,是魯南菜調料里當仁不讓的主角。兩種料初看平淡無奇,但一旦與食材和其它調料混合,卻會產生出獨特的韻味,熱烈刺激,余香悠然。這像極了魯南人的性格,粗獷、豪放而又情深意長、義薄云天。
魯南是遙遠的,但是遙遠的魯南并不是陌生的。詩人韋岸說過,大地上的事情,是永遠值得我們深思和回想的。在這么多年來相互的對話和交流交織成的斑斕錦緞中,在我回過頭來回望魯南的瞬間,我看見了一種生活的平凡和質樸,以及深藏在這種質樸后面的一種努力生長的力量。我的成長得益于這種力量,也因為這種力量的賦予,我得以更好的成為自己。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情無關風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