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寧
這段時間,在忙碌的匯報工作之余,我閱讀了《華為工作法》第二章。在第二章,本書告訴我們別把自己定位成工作者,自己更應該成為管理者,并樹立資源意識。當自己學會對人、事、物等資源進行合理統籌,自己才能成為高效的執行者。這也是我們作為管培生被公司招聘進來最應該樹立的意識。
作為管理者,要掌握的第一個技能,便是整合資源。無論是從公司經營的角度,還是從個人工作推動的角度,要讓項目順利地推動下去,就必須關注資源,調動資源,讓資源條件充分支持任務目標的實現。“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事都抓在自己手里,認為只有自己才做得好。”這就要求我們整合資源,規劃資源配置,并借助合作提升效率。憑借個人的力量做好所有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應該有合作意識,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足我們的不足,這樣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求助是群體奮斗的最好方式,學會主動求助的人能夠充分調動資源和利用資源,也更容易輕易地達到目標。
接下來要掌握的就是工作準備,畢竟效率首先是設計出來的。高效率是做出來的,但它首先應該是設計出來的。雖然效率會受到有限資源的限制,但只要我們科學地規劃和設計,做到資源使用最優,我們同樣能夠實現高效率。 工作完成最高的并不是行動最快的,而是準備工作做得最好的。如果在砍柴之前不忘磨刀,不僅不會耽誤砍柴的時間,反而工作效率會更高。
最后,學會溝通,不要工作的太匆忙。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樣的行業,只要我們在崗位上小有成就,就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自滿心理。這種自滿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工作中過于自信。結果呢?自信壯大了我們的膽子,讓我們丟棄了謹慎細致的工作態度,開始沖動地做事,對工作過程的風險預測和評估卻從不考慮。自然,沖動不會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拖垮了自己和企業。用溝通實現工作對接 不要以為自己一個人就把工作干了,自己還是需要與別人對接的。效率從哪里來?通過溝通讓工作實現無縫對接。溝通要遵守的的三個原則 溝通時間及時、溝通內容準確、信息量適宜是溝通必須遵守的三個基本原則。
作為管培生,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主人翁意識,自己身體力行的去完成所負責的工作。除了以上三點,也要學會留出大塊時間,即每天用大部分的時間來完成當天重要的事情。這樣,樹立起作為管理者的意識,才能真正的去成為一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