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頸椎病的人越來越多,患病人群的年輕化也越來越嚴重。
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大學,同學們都伏案奮筆疾書,運動時間多被培訓、補習班擠占的所剩無幾。再加上電腦的普及,上班、休閑、娛樂樣樣離不開電腦,頸椎更加的苦不堪言。頸部酸痛、肌肉僵硬、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諸多癥狀隨即而生。
被頸椎病困擾的人們也就越來越多?,F在對頸椎病的研究有很多
,那么,中醫是如何看待頸椎病的呢?
中醫解釋頸椎病
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造成頸椎病有如下幾個原因:吹了冷風,受了寒;自身比較虛弱,氣血不足,頸部的肌肉、筋脈得到的營養不夠;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就像水管里被臟東西堵住了,水流不暢,影響了正常使用。
頸部連接頭部和軀干部,有重要的經絡通過,比如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說得有點玄乎,傳統中醫確實如是理解),因此這幾條經絡對頸部的影響最大,如果這幾條經絡堵塞了,那么頸部的疼痛、僵硬等問題就出現了。氣、血等養分不能正常運輸的大腦,頭暈、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癥狀也就相應產生了。
頸椎病表現:
1)表現:
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肌肉酸痛僵硬、四肢無力、手指發麻、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2)征兆:
當出現久治不愈的頭暈、頭痛或偏頭痛,經常手指發麻、上肢無力、非耳部原因引起的持續耳鳴或聽力下降、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齊、類心絞痛癥狀,久治不愈的低血壓或“莫名其妙”的高血壓、反復發作的頸背部疼痛、酸軟、反復落枕、不明原因的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多發頭部脂溢性皮炎、脫發等情況應警惕頸椎病的可能。
3)頸椎病與頭暈:
頸椎病引起頭暈主要與頸部肌肉痙攣以及頸椎血管、神經受到壓迫、刺激所致的腦供血不足以及患者的血壓不穩定等多種因素有關。
4)頸椎病與胸痛:
患頸椎病時會壓迫和刺激頸神經根,可能會引起胸部疼痛和乳房脹痛。頸性乳房脹痛常表現為慢性、單側性,疼痛的程度和頸部的位置有關。
5)頸椎病與牙痛:
當頸椎退行性病變壓迫到頸部交感神經時,異常刺激會經由三叉神經下頜支傳到牙槽,誘發牙痛。頸椎病導致的牙痛通常在左下側,與牙齒本身病變無關。
6)頸椎病與胃部不適:
首先,食管的上端與第六頸椎相鄰,第六頸椎出現增生會壓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圍炎癥、水腫,從而在進食時產生異物感。 其次,頸段脊髓的硬脊膜等受到壓迫、刺激時,交感神經的反射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泛酸、飽脹、暖氣、嘔吐、不思飲食等胃腸不適的現象。
7)頸椎病與四肢麻木: 頸椎退變可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牽拉與壓迫,產生手指麻木癥狀。
8)頸椎病與腰腿痛: 脊髓型或脊髓型為主的混合型頸椎病可能會出現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等。
9)頸椎病與癱瘓: 脊髓型或脊髓型為主的混合型頸椎病如果不醫治,隨著病變發展可能會出現脊髓變形液化,導致癱瘓。
10)頸椎病與脫發: 頸椎病導致腦供血不足,使供給頭發的營養受到阻礙,造成了脫發和白發。
11)頸椎病與失眠: 頸椎病導致的肌肉僵硬疼痛、神經壓迫(交感神經興奮)以及椎動脈受壓等因素可能會引起失眠,同時,失眠又加重了頸椎病的癥狀。
12)頸椎病與耳鳴: 是頸部退化壓迫神經根和椎動脈(主管耳部供血的內聽動脈供血不足)造成的。
13)頸椎病與血壓波動: 頸椎退變可牽張刺激頸動脈竇而致血壓波動。
14)頸椎病與不孕: 頸椎病可引起垂體功能紊亂,從而導致體內性激素分泌失調,產生月經失調或不孕。
15)頸椎病與視力問題: 一方面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關;另一方面還與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椎動脈神經系統,引起視神經水腫變性有關。
16)頸椎病與中風: 頸椎病可引起腦供血不足,導致腦血流速度會變慢,易形成血栓,發生中風。?
誘發頸椎病原因:
1)病因
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退行性變、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慢性勞損(不良的睡眠、工作姿勢以及超過頸部耐量的體育鍛煉)、頸部外傷因素以及頸椎的先天畸形有關。
2)加重或誘發因素
在以上病因的基礎上,如遇頸部受涼、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等因素,則會導致發病或者原有的病情加重。
3)復發因素
頸椎病的復發與頸椎的活動度大而結構薄弱、穩定性較差、制動困難、不可逆的退行變等多種因素有關。再加上外感風寒、慢性感染、不良習慣、勞累、頭頸部外傷的影響就會再次發病。
4)不良習慣
①吸煙:吸煙會造成頸椎間盤退變,誘發頸椎病,還會加重頸椎病患者的疼痛等癥狀。
②女性不良習慣:愛坐軟沙發、經常甩頭發、穿高跟鞋、穿內衣過緊以及盲目按摩。
③青少年不良習慣:課間趴著休息、假期長時間對著電腦、書包過重、長時間伏案學習等。
④上班族不良習慣:不注意肩部保暖、長時間伏案工作、趴著休息、用脖子夾電話等。
⑤不良穿衣習慣:領帶過緊、長時間穿塑身衣、內衣過于緊小以及衣領過高過緊等。
⑥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易患骨質疏松、骨質軟化,加速頸椎退行性變。
⑦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平板電腦等。
頸椎病中醫概述:
1)病因
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發病多由強力負重、房勞太過、風寒濕三邪入侵以及過食咸味導致的。
2)辯證分型
中醫將頸椎病分為風寒濕痹型、氣滯血瘀型、痰瘀交阻型、肝腎不足型以及氣虛血痹型五種。
辨證要點?
本病與伏案久坐、跌仆損傷、外邪侵襲或年邁體弱、肝腎不足等有關。
頸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或年老肝血虧虛、腎精不足,筋骨失養,皆可使頸部經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
本病病位在頸部筋骨,與督脈,手足太陽、少陽經脈關系密切?;静C是筋骨受損,經絡氣血阻滯不通。
主癥 頭枕、頸項、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進行性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
? 后項部疼痛者屬太陽經;頸項側后方疼痛者屬少陽經;頸項側部疼痛者屬陽明經;后項正中疼痛者屬督脈。?
有明顯的受寒史,遇寒痛增者為外邪內侵;有頸部外傷或勞作過度史,痛如針刺者為氣滯血瘀;頸肩部酸痛,兼眩暈乏力者為肝腎不足。
頸椎病的治法:? 通經止痛。
取局部腧穴和手足三陽經穴、督脈穴為主?
頸椎病的處方? 主穴
頸夾脊 天柱 風池 曲池 懸鐘 阿是穴? 方義 頸夾脊能疏調局部筋骨;天柱疏通太陽經氣;風池疏通少陽經氣;曲池疏通陽明經氣;懸鐘為髓會,有滋腎壯骨,以求治本的作用;阿是穴調節局部筋脈。諸穴配伍,共同疏導太陽、陽明、少陽及督脈經氣,共奏通經止痛之功。?
配穴:? 病在太陽經配申脈;病在少陽經配外關;病在陽明經配合谷;病在督脈配后溪。?
外邪內侵配合谷、列缺;氣滯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腎不足配肝俞、腎俞。?
上肢麻、痛配合谷、手三里;頭暈頭痛配百會或四神聰;惡心、嘔吐配中脘、內關;耳鳴、耳聾配聽宮、外關。
不同派別的毫針療法
4.1 彭氏
根據病變部位選用頸2~7夾脊穴。配合風池及患側的肩井、肩髃、曲池等,毫針直刺,針感傳至患側肩前、前臂、手指時立即出針,不留針,全部有效。
4.2 董氏
單取外關穴,用毫針直刺,并配合患者緩慢旋轉頭頸部,均有效。
4.3 陳氏
以腕踝針,治療頸椎病患者,進針點在雙腕部上4上5上6(腕部腕橫級上二橫指繞內關與外關一圈處)。
頸椎病電針療法
5.1 蔡氏
以針刺夾脊穴為主治療頸椎病41例,主穴頸5~7夾脊穴。配穴為肩髃、曲池、外關、合谷,針后加G6805電針儀,以連續波刺激。其中痊愈18例,顯效13例,總有效率97.8%。
5.2 李氏
取相應頸椎“華佗夾脊”,頸部阿是穴、大椎、巨骨、曲池、外關、合谷為主,治療頸椎病30例,每次選穴5~6個,接通G6805治療儀,以連續脈波刺激,頻率約為100~200次/min,電流輸出大小以患者感覺合適為宜。臨床顯效12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4%。
傳遞健康!傳播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