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夏到中秋,都是荷花的天下,賞荷、采蓮,是上到文人雅士,下到農家女都有的生活經歷,所以,關于荷花的詩詞也就格外多。今天,我們再一起讀幾首。
1
采蓮曲 ? ? ?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的“七絕圣手”王昌齡的詩,描寫的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采蓮姑娘的裙子與荷葉的顏色是一樣的,紅紅的面龐也與荷花一樣嬌美,她在池塘里采蓮,根本就分不出哪是人哪是花,直到聽到她的歌聲才知道有人過來了。
美麗的江南水鄉,不僅孕育了花,更孕育了像花一樣的人。蓮花是采蓮姑娘眼中的美景,讓她那么陶醉地一邊勞動一邊歌唱,而她,又成了別人眼中的美景,為靜默的荷塘,增添了靈動的色彩!
“你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世界就是你我與萬物彼此依存的,我們總是從不同的觀照中,看到不一樣的詩意的世界。瞧,采蓮姑娘不就成了王昌齡筆下的詩了嗎?
2
可是,有的姑娘不需要入別人的詩詞,人家自己寫詩詞記錄與荷花的邂逅:
如夢令 ? ? ?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小詞記錄的是李清照少女時代的幸福生活。“沉醉不知歸路”,可見李清照喜酒,而且頗為豪放,大概有幾分史湘云的樣子吧,自信“是真名士自風流”,不愿為禮法所拘束。小小年紀,就能飲酒大醉,本欲劃船回家,卻南轅北轍,跑到池塘更深處去了!料想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番忙亂、一番大笑吧!
多么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啊!唯其有幸福的青少年,所以,后來風塵漂泊、如同孤雁時,才格外地讓人同情。每每讀李清照的詞,遙想她那樣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一生的經歷真的就是一部《紅樓夢》,以繁華開始,以凄涼落幕,讓人心疼。
人生如夢,常常還是噩夢一場。因為個體是如此的渺小,興衰榮辱都由時代的大勢所造就。時勢造就英雄,時勢又毀滅了多少英雄!啊,讓我們再讀讀這首小詞,讓李清照長長久久地停留在那幸福的時光里。
3
面對這無常的人生,應對的方法是什么呢?也許就是疏狂吧!這樣的人,當然是參透了人生的悲喜之后,所做的選擇:
狂夫 ? ? (唐) 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xiǎo)娟娟凈,
雨裛(yì)紅蕖(qú)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
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1)筱(xiǎo):細小的竹子。娟娟凈:秀美光潔之態。
(2)裛(yì):滋潤。紅蕖:粉紅色的荷花。冉冉香:陣陣清香。
(3)紅蕖:紅色的荷花
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寫的一首詩。經過戰亂,家人團聚,生活相對安定,所以,全詩洋溢著寧靜而美好的感情。
詩歌頭兩句介紹了自己的草堂所在,百花潭水就是詩人的滄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瓔”,我的理解是,這里側重于強調水的可愛。翠竹搖曳,荷花飄香,風景如畫。往日的朋友,官做大了,就不再來往,詩人貧窮依舊,總是為孩子吃不飽飯而憂心。盡管如此,戰亂后還能有棲息之地,不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嗎?
孔子曾說:“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可知,“狂狷”者是積極進取、有所不為的人,對于此時的杜甫,真是再恰當不過了!達官者自去過他的富貴生活,而詩人即使清貧,有這一方草堂亦已足矣。他用“狂”對抗人生的無情,用“狂”保持自己的個性。以一己之力對抗紛擾的人世,他是多么孤獨!但是,有這大自然的風景給他安慰,詩人的心情也就常在自得中。
是的,草木無情,只有人,在賞荷時會有不同的閱歷、不同的感情。讀詩詞,不只是在賞一幅幅圖畫,更是在閱讀歷史和他人的故事,是從一個時空到另一個時空,與不同的人相遇。來,讀讀詩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