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老楊吃飯的時候,母親突然打來電話來說想我了,問我清明節(jié)回不回家。我便也自然的回了句:“我也想你,我愛你。”一旁的老楊白了我一眼,有些幽怨的說:“梅子,不帶這樣虐狗的啊。”
我想他可能誤以為我是在和男朋友打電話呢,于是把手機拿到給他看備注姓名,不料看到我手機上的備注之后,老楊更是憤然而起:“靠,你們這對狗男女是要瘋啊,還備注‘世界上最愛的人’,羞不羞啊......”。
老楊還沒說完,就聽我暴脾氣的母上大人在電話那頭大罵道:“臭小子,說誰狗男女呢,以后來我家看我不打斷你的狗腿......”。老楊一聽頓時像一只受驚的小白兔,擺出一副可憐的表情,雙手合十,拜托我趕快救救他。
看著他那可憐的小模樣,我趕快跟母親解釋說我在外面吃飯,剛才那是隔壁桌人在說話呢。旁邊的老楊一邊把頭點得像搗蒜一樣,一邊大聲的說“對...對...對,隔壁的人說的,真沒素質(zhì)”。看著他搞笑的樣子,我差點沒繃住。
老楊的腿是保住了,卻也破財免災,付了這頓本該我請的飯錢,還倒欠我2頓。掛掉電話,老楊問我:“我說梅子,你跟你媽怎么這么膩歪,還想啊,愛啊的......”。我白了他一眼:“啥叫膩歪啊,這叫愛”。
是啊,這叫愛,愛就該大聲說出來,就該讓你愛的人的人知道。
但其實以前我和母親的關(guān)系也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也許還更糟糕。我從小跟母親就水火不容,我和她同框不會超過10分鐘,一定就會吵起來。還記得以前她經(jīng)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女兒我教不出來了,誰要誰拿走”。
可后來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該對他們說的話一直沒說,也再也不用說了。加之自己離家,一年才能見他們兩次之后,我開始漸漸明白:一輩子真的很短,錯過的人,走過的路,沒說出的話,再也不能重新來過。
多吃幾頓媽媽做的好菜,以后你吃的次數(shù)會越來越少;
少對父母發(fā)一點脾氣,以后你會為你現(xiàn)在的任性而后悔;
多對父母說“我愛你”,以后你再想說的時候也許已經(jīng)沒人聽了;
多陪家人一天,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多重要,你有多愛他們。
母親是農(nóng)村人,對于愛的表達是非常含蓄的。那時的她從來不會主動說愛我,哪怕我主動說“媽,我想你了”,她也會有些生氣的說:“哎呀,說這干啥,不害臊,別人聽著呢”。
可后來我說得多了之后,雖然母親還是會擺出一副嫌棄的表情,但嘴卻笑得合不起來了。現(xiàn)在母親似乎也放開了,她不僅在我說想她的時候會回我一句“媽也想你”,甚至有時會主動跟我說:“姑娘,媽想你了,你知道媽是愛你的吧?”。
媽,我當然知道你愛我,因為我同樣也深深的愛著你!
02
還記得有一期《奇葩說》辯論的主題是“在外地工作,我過得不開心,要不要跟爸媽說?”。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和大部分人一樣堅定的認為“當然不能說啊,不能讓他們擔心啊,大家都是報喜不報憂啊”。
可是后來辯手席瑞的一番話,讓我改變了想法。席瑞說:“我們把自己那些過得不好的日子包裹起來的時候,父母也把他們的辛苦包裹起來了。從那一刻開始,我們的親情就變質(zhì)了,它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官方新聞發(fā)布會。我開始也擔心他們承受不住,受不起,但其實他們比我想象的堅強。”
是啊,他們這輩子經(jīng)歷過自己人生的起起伏伏,看過多少人的歡樂憂愁,只要你還在,他們什么都可以挺過去。
他們怕的不是你過得不好,而是怕不知道你過得不好。
我們沾沾自喜,以為把“假象”維持得很完美。其實他們什么都知道,只是他們選擇了看在眼里,卻疼在心里......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與父母之間就像有一條看不見的紐帶,小時候我們依賴他們,總想著把紐帶越縮越短,哪怕離開一點距離都會害怕的飛奔回他們的懷抱。
長大以后我們卻覺得那紐帶是束縛,想越飛越高,離他們越來越遠。最后掙脫了他們。
可當你扯斷紐帶以后,才發(fā)現(xiàn)沒了紐帶,你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飛得真的很累。
所以,請你一定要過得好,過得非常好;請你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照顧得非常好。因為只有你好了,他們才會好,只有你在,才是家。
03
有人說過: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總說這世界太寒冷,冬天很冷,人心很冷,你也很冷。是真的很冷,還是有些溫暖你感受不到?
那些溫暖是無論多晚,都有一個地方為你亮著一盞燈,總有人在等你回家;
那些溫暖是你的生命從此與他有關(guān),無論過程悲傷或歡喜;
那些溫暖是他不需要金錢權(quán)利、錦衣玉食,只需要你在身邊就好;
那些溫暖是他付出所有建立一座堡壘,只想能夠讓你躲避風雨,勇敢前行;
那些溫暖是別人只在乎你飛得多高、多遠,只有他在乎你飛得累不累;
那些溫暖是他愛你,多么值得......
作者簡介:禾木,一個在文字中找尋真理的女子。撐一把油紙傘漫步于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路,感受老城的一呼一吸;駕一葉扁舟,流連于蒼山腳下,洱海湖畔,領(lǐng)略風花雪月的浪漫。文字源于心,愿我的文字能暖你一冬寒。個人微信公眾號:遇見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