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法則
神經科學家發現,10分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處理獎勵的方式。
如果獲得即時的滿足感之前必須等待10分鐘,大腦就會把它看成是未來的獎勵,這樣我們就不會有選擇“即時滿足感”的強烈生理沖動。
想獲得一個冷靜明智的頭腦,我們就需要在所有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
如果10分鐘后你仍舊想要,你就可以擁有它。但在10分鐘之內,你一定要時刻想著長遠的獎勵,以此抵抗誘惑。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創造一些物理上(或視覺上)的距離,比如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破釜沉舟法則
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埃爾南·科爾蒂斯為了尋找黃金和白銀,從古巴出發,向著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進發。他的船隊有11條船,隨行的是500名士兵和300個居民。
科爾蒂斯知道,當他們的隊伍遭遇第一場戰斗時,如果船員們知道可以選擇離開,他們就會在誘惑下投降。所以,根據傳說,他命令自己的軍官放火燒船,很快它們就沉沒了。
科爾蒂斯燒掉了那些船,保證了他的隊伍不會在恐懼面前退縮。他讓船員們(和未來的他們)別無選擇,只好前進。
這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它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迫使未來的自己去做現在想做的事。通過燒沉帆船的行為,科爾蒂斯展示了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森曾公開講述過自己“破釜沉舟”堅持寫作的故事。和很多作家和白領一樣,他也很容易被電腦游戲和網絡分心。
接受《時代》雜志的采訪時,他解釋了自己是如何拆掉手提電腦,防止自己因受誘惑而拖著不寫東西的。他從硬盤中卸載了所有浪費時間的軟件,包括所有作家的天敵——紙牌游戲。他拆掉了電腦的無線網卡,還把網絡接口弄壞了。
以上是提高控制力的兩個經典法則,但是,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