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日(3月20日)逢春分日,草長鶯飛,燕子回巢,無冬日的冰寒和夏季的高陽,正是最好的出游季節。受男友實驗室師姐的邀請,由師姐夫開車,我們四人一同南山竹海自駕游。
早上6:00起床,早飯過后,7:00從仙林出發,鮮少這么早起床出門,覺得清晨空氣尤其美好,可能正是因為自控力還未強大到讓我能每天這樣早起,才覺得這樣的早晨尤其珍貴。和男友騎電瓶車到羊山公園地鐵站,乘坐地鐵到苜蓿園大街與師姐們會和。
一路上,他們三人聊著科研、學術的那些事兒,雖然隔行如隔山,那些理工科的專業術語我不大懂,可是那些發生于科研工作者之間的人情世故,那些高校科研小組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我也能略懂一些。很多人都說高校是一片凈土,可也有另外的很多人說高校是最大的貪腐基地。孰是孰非,我不敢妄言。每一片空間都是人所創造的,只能說什么樣的人才會營造什么樣的空間。如果你想世界太平,那就從自己起做一個善良的人吧!
在他們的聊天中,我竟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覺,醒來時已經快到了,沿途路邊已有一窩一窩的鳳尾竹,遠遠的能看得見前面的山。待車開到南山竹海景區門口,眼前的連綿的山上,竹海隨著山風泛著波浪,蔚為壯觀。頓時睡意全無,提起精神準備下車。
二
在進景區之前,還因門票有個小插曲。原以為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最后才知不可,又返回售票點換取紙質門票。入口處,扇形木制門坊上“南山竹海”四個綠色行書體的大字,配上四周搖曳的竹身,意境十足。
經過一番折騰,終于入園,首先經過一片仿古式的商業小鎮,這一片和南京夫子廟、老門東風格類似,而進駐的商家,無非是兩類,一類是主打文藝清新風的旅游紀念品店,另一類是主打傳統工藝的店面。在商業化方面,全國景區基本同化,并未有太多值得人留戀的地方。
繼續往里走,出現了一面湖,頓時視野開闊多了。湖的兩岸都是竹海,微風拂來,景致棒極了。湖邊有竹筏可坐,船夫還是用傳統的長竹篙撐著竹筏前行,很多游人都在嘗試。我們沿著木棧道往前行,覺得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每一寸土地,似乎更愜意一些。
11:00左右來到“小鳥天堂”,這里每天會定時有鳥藝表演,路過時正好時間點差不多,我們便找地方坐下,等待演出開始。舞臺上,十幾只小鳥被鎖鏈拴在支架上。在一群白色、綠色羽毛的鳥兒中,兩只金剛鸚鵡尤其吸引人眼球,一只頭部羽毛是紅色,另一只頭上是黃色,其他部位則是藍色,艷麗得很。表演的項目,有投籃、撿垃圾、騎單車、走鋼絲等,贏得觀眾好評。這讓我想起了2014年在香港海洋公園觀看的海豚表演,那一段20分鐘左右的表演,以環保為主題,由工作人員和海豚一起完成,生動地展現出了一幅幅人類和海豚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最后有一幕,人類遇到海難,危急時刻,海豚出來營救,竟讓我們忍不住眼圈濕濕的。那是我看過的一場最生動的動物表演。
三
結束后,我們繼續前行,中途在景區販賣食品的休閑區停留片刻,因未吃中飯,大家都各自帶了一些水果面包之類的干糧,眼看著都到正午了,得補充點能量才有精力登頂。
片刻后繼續啟程,來到了壽星廣場。壽文化是南山竹海乃至溧陽所主要宣傳的一種傳統文化,這里建有最大的壽星塑像。壽星慈眉善目,額部隆起兩鬢長髯,是無數小孩所喜歡的那種老人形象。這座塑像頭部高12.8米,由純銅制作而成,而其身體則是整個山坡,故而被稱為中國第一壽星,在其后方的照壁上還有著68種不同字體的壽字,升華壽文化的主題。據說景區內共有100種不同字體的壽字,其余的31種壽字在山上的石塊上容易找到。
壽星,又稱南極老人星,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為恒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
2011年,溧陽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據當年《現代快報》的報道所述:專家認為,溧陽“長壽現象”主要由于溧陽有四“好”:(1)居住環境好:溧陽擁有“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良好資源稟賦;(2)生活習慣好:飲食上,五谷雜糧、粗茶淡飯;生活中,勤于耕作、勞逸結合;家庭里,鄰里團結、家庭和睦;(3)子女孝順好;(4)保障體系好。
雖無特定信仰,但來到長壽之鄉,感受這樣的壽星文化,看著慈眉善目的壽星塑像,也知長壽的秘訣之一一定是要善于長久保持內心的平和,和光同塵,與世無爭,這樣在長壽的日子里才會覺得活著是一種享受,長壽是一種幸福。
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經歷了至親的離世,讀了一些關于生死的書。有時候在日升日落間,會特別明白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可有時候往深里想,又覺得人生在世,無非是白晝黑夜的輪換,如果沒有情感的存在,那么一切都會變得好簡單。總之,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不過是一種抉擇而已。幾乎人人都在追求長壽無疆,可是世間的一切并不都是好的,有些離去也并非全然是痛。
四
從壽星廣場這兒有兩條游覽路線可以選擇,左邊經雞鳴村可到達熊貓館,右邊通往吳越弟一峰。前者可以乘坐小火車到達,后者則可以乘坐上山索道。我們果斷選擇觀看自然風光的吳越弟一峰路線。自認年輕無所畏懼,對于那些登山捷徑,根本未作考慮。
從這起,才算進入了竹海,一開始是一段比較平緩的小路,我們還輕輕松松地往上,等到中間的石級路出現,大家便開始有些力不從心。其實慢慢走,沿途風景美不勝收,登山道修得特別好,漫山的竹子,一路上形成一道道拱形的綠色天屏,猶如幻境。
北宋文學家蘇軾曾說過,“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竹子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一則源于竹子所代表的剛直不阿的品性;二則在于竹子所傳達出的淡泊寧靜的風度。尤其是置身竹海中,哪怕周圍來往游人不斷,每當一陣風起,回頭俯視身后經過的那片綠色,在窸窸窣窣的竹葉晃動中,能夠感到這林中的祥和。
前行大概200米時,師姐有些受不了,尤其是看到指示牌中顯示前方還有800米時,更覺得前路漫漫。于是,我們有些猶豫,擔心她身體受不了,想著要不要回頭去乘坐索道。四人經過短暫的糾結,還是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途中休息時,遇到下山的兩人組,其中的男士聽到我們討論要不要返回時,有些戲謔地說,人家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爬上去了,你們這么年輕,怎么會上不去,瞧我,不就輕輕松松地下來了。被他這么一說,我竟有些難為情,頓時決心一定要爬上去。
其實想一想直線1000米的距離,也就10幾分鐘而已,換成石階,雖耗費的能量要大得多,但也并非是什么難事。果然,邊走邊歇,一個200米,兩個200米……不斷超越,來到了一處觀景亭,頓時視野開闊,俯瞰連綿山脈,所看到的“竹海”更為壯觀豪邁。還有在兩座山峰之間乘坐索道的游客在,在我們看來,猶如玩具一樣,在索道上滑行著。一切的一切,均一覽無余,所謂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即如是也。當然,這只是中途的風景而已。
似乎有了這樣的片刻過渡,對不遠處峰頂的期待值更盛,大家前行的動力也更足。鼓足力氣,繼續前行,經過一小段的木制階梯,有了一小段平緩的路,于是我們往前的步伐更快了。這段途中,路邊有開得十分燦爛的白色花兒,在這被淡淡霧氣彌漫著的山頂上,顯得尤其純凈。實在對花花草草缺乏認知,不知此為何品種。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來到了峰頂。其實爬山是對人毅力的一種很好鍛煉,就如同我跑步一樣,有時候懶癌上身,不想完成既定的里程任務,可是跑著跑著,在里程數不斷增加中,慢慢地覺得剩下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過了那個中間的瓶頸段,剩下的跑起來順暢得很。登山也是這樣,前期總是覺得自己不行了,害怕上不了峰頂,想著還不如早點下山。可是只要抱著那么一個必定的信念,不斷地鼓勵自己,哪怕慢一些,哪怕多休息幾次,總是能到達終點。總之,貴在堅持。
看吧,“吳越弟一峰”,不是被我們征服了嗎?其實看到“吳越弟一峰”這個名字,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是“弟”,不是“第”呢?回來查資料后才知,沒有“竹”字頭,是因為這漫山的竹子就是其最好的注腳。哈哈,這個注釋倒是恰當的很。這里可是“一腳踏三省”,因為是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地。山頂有口大鐘,供游人撞鐘祈福,所以這里正是“雞鳴三省,鐘鳴六合”的地方。當然,我們并未參與撞鐘行動中。
四人分散著在山頂平臺四周逡巡,在各個角度欣賞風景。去年在衡山頂上,望著山下的大好景色,心中充滿著各種的正能量,有一種無所不能的豪情感,自然是因為大山的豪邁所激發出的心中的勇氣。而這里,顯然和衡山的壯麗無法媲美,但這秀麗也足以讓人無可畏懼。只有置身自然之中時,才能體會到大自然所具有的那種無形力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就該如此。
五
下山時,四人再也沒有上山時的那種恐懼感了。看著索道站臺的長龍,我們也打消了體驗索道的主意,繼續徒步下山。可惜的是,這里沒有第二種可供選擇的下山路,只能沿路返回,有些無趣。
最大的驚喜是下山經過“小鳥天堂”時,去看了這里喂養的禽類動物,居然有火烈鳥。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火烈鳥,真是大大驚艷到我了,那細細的雙腳,不知是如何支撐起它的身體,羽毛呈朱紅色。據說,正是因為其遠遠看去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故而得名。我們去觀看時,四只火烈鳥,正優雅地在屋子里踱來踱去,滿身透著高貴。
還有值得一說的事,我們四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卻當了一回實實在在的不文明客,在上下山的路上,公然違背“護筍養竹”的警示,偷偷挖了幾個春筍。其實此動機均源于網絡訂票時“可以免費挖筍”的說明,但是在景區卻并未找到參與其中的方式。可憐我們早上出門后又復而返家攜帶小鏟子,只為了能夠帶上幾根春筍回家。于是,在此念頭的鼓動下,四人偷偷摸摸,頂著強大的心理壓力,挖了一些春筍。雖說在這一路上,因此挖筍,我們從中找到了相當多的樂趣,但是這樣不文明的行為,以后還是要避免。再者,回家后,媽媽看到我們挖的筍,說我們“謀財害命”,主要是技術不到位,精華部分都沒挖起來,能食用的很少。好吧,這確實能讓人慚愧很久。
晚上住宿在位于戴埠鎮橫澗村的通用生態農業山莊,這里距離南山竹海大概三四公里的距離。整個山莊建于山中,山莊內有果園、竹林、茶園、垂釣中心等配套設施,環境非常舒適。我們趁著飯前天未黑的時候,在果園和竹林中溜達了一下,果園內有油桃、琵琶、葡萄、梨、李子、柑橘等多種果林,好多都正值花期,要是在采摘期,我們恐怕會流連忘返了。
晚飯在山莊內吃飯,點了野芹菜、板栗燒雞、炒筍、鐵板飯,口感都不錯。飯后,在乒乓球室,和男友以及師姐玩了一會,果然是技術差勁得很,被虐得體無完膚。因第二天要早起,四人便早早回房休息。
若是天氣好,這里早上是能看日出的,可惜這兩日空氣能見度低,早上和傍晚都灰蒙蒙的。于是,徹底放棄看日出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6:30起床,早餐是清粥、小菜、粗糧、豆漿,甚是可口和滿足。
8:00左右出發返回南京。
期間,也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好在我們都不是年輕氣盛的時期,最后都知道應該理智和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和解決問題。所以,這些都是可以忽視的不圓滿。
記于2016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