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價值
好性格三分靠天生七分靠養(yǎng)成。讀懂孩子的性格色彩,不與孩子較勁也不遷就孩子,不打不罵孩子,不嬌不慣養(yǎng)孩子。
金句精選
1.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的性格不好情商就不夠;
2.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具有力量。
正文
第一章? 破譯孩子性格背后的心靈密碼
一.表現(xiàn)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養(yǎng)方法
(一)表現(xiàn)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善良:自帶溫暖他人的力量
善良是每一位孩子應該具備的美好品質。很多表現(xiàn)型的孩子身上都有這一特性。因為他們本身就像一團火熱情的照亮溫暖著周圍的人。
2.自信:自告奮勇的參加活動
孩子的自信更多來自周圍人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父母,做一個完全信任孩子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吧,你會發(fā)現(xiàn)在愛和信任中成長的孩子永遠都是那么開朗,那么自信。
3.熱情:什么都想?yún)⑴c和幫忙
從兩三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逐漸發(fā)展起來,尤其外向型的孩子自我意識,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更加強烈。在這一階段不要輕易傷害孩子的熱情,即便他們的能力有限,也盡力為他們提供施展的舞臺,這才是明智的父母,應該盡的責任。大不了多花一點精力收拾慘局而已,和孩子的健康成長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
4.主動:敢于爭取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孩子從兩歲開始,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也會有初步的榮辱感和自尊心。當孩子勇敢的提出意見時,父母一定要采取尊重的態(tài)度。要知道再三否定和推翻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造成致命的傷害。今后他就再也不敢也不愿意主動為自己爭取權益了。
5.責任心:對分配的任務很認真的完成
孩子從兩三歲就開始渴望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尤其是表現(xiàn)型的孩子更加積極主動,作為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教育的好時機,不僅要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
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家務分工,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小主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孩子在家庭管理分擔家務的過程中不僅能深刻的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還可以切身體會到爸爸媽媽為家庭所做的的心血和辛苦。從而為良好親子關系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6.頑強不屈:遇到挫折不哭鼻子
孩子堅定不移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但有的時候卻會被愛子心切的父母所吞沒,我們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吃苦,受難,所以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險境時,恨不得把所有的困難和辛苦都一力承擔。殊不知正如溫室里的樹苗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一樣,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孩子,也是無法成為棟梁之材的。因此,不要給孩子過度的保護,更不要因為心疼孩子遭挫折,受辛苦而越俎代庖。自作主張為孩子解決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鼓勵和信任。家長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助一臂之力就足夠了。
7.樂觀:在他心里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兒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著你哭,而生活不可能總一帆風順,總會有挫折和磨難,而樂觀正是對付這一切不如意的最好的武器。與其說樂觀是一種性格,不如說是一種品質,而所有的品質都是三分靠天生,七分靠盤培養(yǎng)。只要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就能更加快樂的面對生活。
8.懂分享:從小就有分享意識
(二)父母教養(yǎng)方法
1.若是性格優(yōu)勢就給予鼓勵
2.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學習難度
3.肯定孩子,有針對性的進行表揚
贊美和表揚在兒童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喜悅,還能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和積極性,作為父母,要看到孩子,每個值得贊揚肯定的地方,并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可以是一個大大的擁抱,也可以說句贊美的話,甚至一個肯定的眼神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她的欣賞和鼓勵。
表揚和贊美不是無敵放失,整日將寶寶真棒,寶寶真了不起,這樣的一句掛在嘴邊,沒有針對性內容的夸獎只會讓孩子一時興奮,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強化好行為的作用。所以,表揚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什么才受到表揚和贊美,只有這樣,他才會明白今后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4.獎罰分明,讓孩子明白對錯
無論獎勵還是懲罰,都要適度,不一味的追捧孩子也不盲目的責罰孩子。獎勵是為了強化孩子好的一面,懲罰則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相對而言,正面強化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因此家長要盡可能地以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5.讓孩子自己決定和誰做朋友
即便你對孩子結交的某些朋友不滿意,也要多聽聽孩子的話。他們會告訴你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一面。即使有些有某些不良行為的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美好的品質。而且研究表明,多與各種發(fā)展水平和類型的朋友相處,孩子會更有包容性和理解力,長大后做事也更有決斷,具有更強的領導能力。
二.思考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養(yǎng)方法
(一)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敏感:內心細膩,注重細節(jié)
2.睿智:愛思考,謹慎又靦腆
3.專注:注意力集中,喜歡研究
4.服從:乖巧聽話,不善拒絕
5.樂于合作:懂得配合,有團隊意識
(二)父母教養(yǎng)方法
1.不嚇唬,不威脅,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2.肯定孩子的進步,增強其自信心
3.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變自卑為自信
4.人前不教子,保護孩子的名譽和自尊
孩子雖小,卻也有中年人前教子會令他們感覺丟臉傷心。要么自卑,而抬不起頭,要么因為憤恨而產生逆反心理。總之兩種后果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對于敏感內向的思考型孩子來說,當眾被教訓指責對讓他們難以承受的。
5.教孩子適時說不
教會孩子自信,勇敢,尤其是面對不公平待遇時一定要大聲的說不。
學會說不是一種自信的體現(xiàn),更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一個從來不會說不的孩子不僅沒有反抗意識,連自我意識都會被深深的埋藏。
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不要權威來壓迫他們,要盡量營造一個舒緩的環(huán)境,用溫和的態(tài)度,讓孩子們說出心中的想法。教育孩子要堅持自我,對他們不想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要知道有時偏偏是態(tài)度過于強硬的家長會培養(yǎng)出過于溫順,不懂說“不”的孩子。
三.指導型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養(yǎng)方法
(一)指導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調皮:活潑好動,愛搞破壞
2.叛逆:對著干,你說東他偏說西
3.爭先:自信勇敢,銳意進取
(二)父母教養(yǎng)方法
四.親切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養(yǎng)方法
(一)親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親切型孩子的性格(綠色性格)--隨和善良而乖巧。很少和人爭吵,愿意聽從他人的意見行事。但是正因為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在遇到了喜歡惹事生非的小伙伴時,常常會讓自己陷入麻煩。
1.自卑:內向羞澀,不愛表現(xiàn)。原因無外乎兩點方面一是內因:親切型孩子的性格內向,羞澀,他們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二是外因:家庭教育的過度,保護和過于嚴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這一類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經不住打擊和失敗,因此他們寧愿用沉默來守護自己的尊嚴。他們不信任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教育這類孩子溫和的鼓勵和耐心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2.膽怯:膽小脆弱,缺乏勇氣。長期在大人的溺愛里長大的孩子會更加的膽小。因為還害怕孩子遇到危險。大人總是在各個方面限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膽小,缺乏勇氣。另外,經常受到大人恐嚇的孩子,也容易變得膽小。所以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膽小,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應該從大人做起。
3.自我:有主見,有個性,不反抗。過多的要求和過于嚴厲的態(tài)度都會令原本膽小的親切型孩子更加沒有自信。因此,對于親切性孩子爸爸媽媽不妨多一些寬容,容許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待一會兒。
4.拖拉:慢性子,遇事不慌忙。父母就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多一點耐心。
5.孤僻:靦腆膽小,不喜歡被打擾。作為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只要多一點主動,多一點大方。
6.軟弱:溫柔和善,不敢說“不”。軟弱的孩子了,父母的類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自身軟弱型。第二種父母恰恰相反屬于專制霸道型,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參與鍛煉,這樣孩子就會養(yǎng)成不主動不積極的性格。
7.沉默:什么事都藏在心里。如何才能讓孩子開口呢?首先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贏得孩子的信任。其次,父母要主動關心孩子,一旦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即便孩子不開口也要主動詢問。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并且讓他明白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你都會支持,并幫助他那么孩子。最終會愿意把心事說出來的。最后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培養(yǎng)孩子自信堅強的品格。平時鍛煉他處理問題的能力,要知道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面對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問題,也都要自己去解決。
(二)父母教養(yǎng)方法
1.陪伴和鼓勵,幫孩子克服恐懼
當孩子膽小,害怕時不要指責他們,因為恐懼是一場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任何恐懼的產生都是對外界環(huán)境,所產生的回應。消除孩子恐懼的最好辦法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在孩子害怕的時候有父母的愛圍繞在身邊,不僅可以讓孩子安心,還能給予她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對于3到7歲的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因此當它們感到害怕時,請張開臂膀保護他們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2.別讓虛假的怪物嚇破孩子的膽
對于黑暗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但對3到6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恐懼會來得更加強烈,這是因為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力逐漸豐富。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卻尚未成熟,所以他們總認為看不見的黑暗中隱藏著某種怪物和妖魔。意識到孩子還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之后,父母就不應該強迫孩子獨自面對黑暗。要知道強制不會讓孩子變得大膽。父母表現(xiàn)出來的憤怒和失望,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是在黑暗還是光明的環(huán)境中,一切都如往常一樣,平靜正常,慢慢的孩子就會習慣黑暗,接受黑暗。
3.創(chuàng)造機會,幫孩子克服害羞交朋友
學會與人交往,結交朋友,不宜太晚,孩子一兩歲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經常帶孩子到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群中去。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同時鼓勵孩子多與不同的人接觸,多參加群體活動,以鍛煉孩子的的膽量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事實證明,越早與人接觸,接觸的人群越多,孩子的性格越開朗,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和長大后的社會交往能力就會越強。
4.信任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你能行”雖然只是今天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媽媽對孩子全部的信任和積極的鼓勵,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產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這句飽含信心,鼓勵的積極話語,會讓孩子的心如同向日葵一樣保持飽滿,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即便孩子一開始做的并不是很好,但經過一次次的努力和嘗試之后,孩子一定會做到,越來越好。反之,如果孩子從父母那里接受的都是你不行,你能力太差,你不如別人的這樣的評價,那么孩子的心里就會充滿悲觀和自卑的情緒,無論做什么都不會成功。所以對于內向膽怯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鼓勵,一定要無條件的信任他們,從而使他們樹立自信,多一些積極的贊美和暗示,孩子就會對未來充滿希冀和信心,從而努力的向成功邁進。
5.別催,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作為父母,我們要多一些耐心,相信他們一旦敞開心扉,就會充滿善意和熱情。以最大的熱忱對待他人。并且相信他們的與人相處之道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友誼和真誠。
6.鼓勵孩子多開口,培養(yǎng)良好的表達能力
7.欣賞孩子,發(fā)覺孩子的潛能
信任是欣賞的最高境界,信任是發(fā)自內心的相信孩子。有時候要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其實很簡單,就是相信他們能做好,欣賞他們的每一次嘗試和每一點努力。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力,只有信任才能將這種潛力最大的發(fā)揮出來。
8.學著坐第一排,鼓勵孩子的競爭意識
坐第一排數(shù)表現(xiàn)出來的其實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它可以激勵孩子積極向上,勇敢的追求。人生在世無論做什么都必須有拼搏奮斗的勇氣和勇奪第一的信念,膽小的孩子更需要這樣的歷練和鼓勵。需要有競爭的意識和信心。所以當孩子們不自信,不勇敢的時候,請記得跟他們說,要坐第一排,因為坐第一排需要敢于挑戰(zhàn)自我,勇敢爭奪機會,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精神和勇氣。
第二章 幫孩子塑造迷人好性格
一.懂得感恩
(一)將感恩教育融入點滴生活之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起著示范表率的作用。正所謂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從小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孝敬長輩。家庭是一個大課堂,爸爸媽媽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會都會一一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將來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所以要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人,爸爸媽媽就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入手,孝敬雙方的父母,讓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學會孝順。
和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樣,感恩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潛移默化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一個有心的父母,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關心,愛護他人。
(二)將他人的善意和幫助放在心里
適當?shù)淖尯⒆訁⑴c家務勞動是培養(yǎng)孩子孝心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不要讓孩子認為做家務就是父母的責任,告訴孩子他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應該主動幫家長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這樣孩子在家做家務的過程中不但能體會父母的辛勞,從而更加關愛體貼父母,同時還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與自豪。
(三)讓孩子在關愛家人中體會感恩
二.放手去愛
(一)讓孩子試著自己解決遇到的難題
孩子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培養(yǎng)孩子獨立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因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我們而去,獨自面對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各樣的問題。
恰到好處的鼓勵和適時的指導是必須的,爸爸媽媽的鼓勵會給孩子信心與勇氣,而恰當?shù)闹笇c幫助,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從而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我們鼓勵孩子遇到難題,自己解決,只是為了給他們心理上的斷奶,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獨自面對困難的勇氣。
(二)不剝奪孩子的嘗試機會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shù)個第一次。孩子總要學著獨自去面對父母,不可能一輩子跟著孩子,晚放手不如早放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父母們在孩子們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心都是懸著的,但是人的一生中每個第一次都應該讓孩子們嘗試,父母只能承擔指導者的角色在一旁默默的守候,靜靜的等待。我們只有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獨立,真正的長大。
(三)大人不要隨意插手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們之間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糾紛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父母不妨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學會處理的方法。孩子們的群體也是一個小社會,放手讓孩子去解決問題,實際上也是在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正是在不斷的爭吵與和好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分析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所以孩子們之間的小矛盾做家長的不要急于插手。可以教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如謙讓寬容,勇敢承擔責任,盡禮幫助他人。
三.優(yōu)秀社交力和好人緣
(一)分享讓孩子更快樂
謙讓是一種大度、美德,但并不是無原則的忍讓和退縮。失去自我和個性的忍讓是懦弱不是寬容。
所有的分享都需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只有發(fā)自真心的分享才能讓孩子收獲友誼快樂加倍。如果孩子年齡小,無法理解分享的意義和快樂,爸爸媽媽也不要著急。不能強行把孩子的東西分給小朋友,而是要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切身感受分享的快樂和意義,當孩子大方地將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時,爸爸媽媽不要忘記給孩子一個大大的贊。表揚和贊美去強化孩子分享行為和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的外部刺激。受到表揚和贊美的孩子會進一步優(yōu)化自身的分享意識的和行為,并且逐步將分享內化為自覺自重的優(yōu)秀品質。
(二)學會換位思考,孩子才更有同理心
換位思考,替他人著想,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它可以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患習慣,學會理解他人寬以待人和朋友保持親密的友誼,為孩子長大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
(三)學會道歉很重要
不要強迫孩子說對不起,因為它們有著和大人一樣強的自尊心。即便他真的覺得很抱歉,有時也不愿意開口說那三個字,因為在他們看來說了對不起就等于承認了自己做了錯事的壞孩子。所以要讓孩子明白,知錯就改是一種好的品德,勇于承認錯誤更是勇敢者的行為。總之,讓孩子學會道歉,要建立在大人對他們的關心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不要發(fā)怒,更不要強迫,用耐心去等待他,用愛心去呼喚他,讓他真正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自愿真誠的說出內三個字對不起。
第三章 帶孩子遠離壞性格
(一)分散注意力或者冷處理孩子的任性妄為
他孩子哭鬧任性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用其他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孩子年齡越小,專注于一件事物的時間就越短,家長可以用更有趣的事物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這招不湊效。再試著冷處理,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沉默,讓孩子自己慢慢平靜。如果孩子繼續(xù)胡鬧,家長也可以暫時離開。通常情況下,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無理取鬧,并不能換來大人的妥協(xié)時。他們就會平靜下來,而這時大人再跟他們講道理,孩子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了。
(二)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嫉妒情緒
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心理現(xiàn)象,雖然嫉妒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家長不注意疏導,這種情緒任由嫉妒的獨苗越長越高,孩子長大后就會對比自己強的人心懷不滿,甚至產生破壞報復的心理。如何建立正確的競爭觀,讓孩子遠離嫉妒之心。
首先,當孩子因為嫉妒而難受生氣甚至發(fā)怒時,父母不要指責斥罵孩子,而是先告訴孩子自己能夠體會并理解這種心情,因為嫉妒也是人類的情感之一,但是我們不能任由它發(fā)展,而是要學會轉移和控制。
其次,教育孩子要承認差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要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也要學會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讓嫉妒無處生根。
總之,雖然嫉妒是每一個孩子心理發(fā)展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作為父母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嫉妒心之時,一定要及時疏導,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健康的發(fā)泄,并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坦然的欣賞他人的閃光點。
(四)營造環(huán)境而非控制孩子
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平等,溫和的家庭氛圍,杜絕暴力和冷暴力。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大人的溫暖,但同時也不能過分的溺愛,那樣會養(yǎng)成他們唯我獨尊,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其次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在憤怒的時候靜數(shù)30秒,讓情緒平穩(wěn)下來。
最后要記住當孩子試圖用哭鬧達成某個目的,家長千萬不能妥協(xié)。要知道一旦一種習慣養(yǎng)成,孩子長大后也會采取這樣極端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第四章 安撫孩子的反常情緒
(一)蹲下來與叛逆的孩子平等對話
無論多大年紀的孩子,都希望家長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說話,蹲下來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孩子就會聽話的多。如果總是粗暴的命令,那么孩子長大后不是越來越叛逆,就是會變得懦弱無主見。
蹲下來以孩子的高度和角度來看待問題,你就會明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你就會明白,孩子為什么會抗拒你的命令和要求。蹲下來,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真正與孩子做朋友。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與孩子交朋友,沒有孩子喜歡與高高在上的交流,與孩子在同一高度對視才能更有效的與孩子溝通。只有通過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孩子才會愿意聽父母的話,才會愿意遵從父母的命令。
所以當孩子叛逆不聽話的時候,不妨蹲下來,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
(三)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最好的管就是不管,給孩子適當?shù)淖杂桑m度的空間,不要全包全攬。過度的管制只會讓孩子厭煩,苦悶,最后慢慢變得不聽話,叛逆,沒有自信,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四)要適可而止,別跟孩子較勁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批評孩子不聽話,可是我們卻忘記了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總是簡單的命令孩子聽話,如果孩子不聽,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跟孩子較勁。較勁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孩子屈服于大人權威,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很可能失去自我;一種是堅決不聽,最后弄得人仰馬翻。其實與孩子的較勁要適可而止,對于孩子的堅持,我們可以不強制性的命令,而用另一種更溫和的方法:商議。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中要講理得多,有時候我們只要換種態(tài)度,換個方式,孩子就能夠接受和認可。關鍵在于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溫和的方式讓孩子接受。
讀后感
性格不分好壞,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順勢而為,才能讓每個性格的孩子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