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我們發了個練手的小 APP「72 小時」,既分享、又保密的文件分享工具,設想的需求場景至少有:
分享具有版權信息、涉密信息的資源:這個多數和垂直行業有關。比如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之間溝通早期商業計劃、比如律師和客戶之間發合同范本、比如創意行業給雇主提供圖片、視頻、文案,這些通過 72 小時來傳遞,對弱勢群體更有保障,對強勢群體,則更能消除對方的戒心;
分享孩子的照片:用 72 小時發的,往往是最珍貴的。現在太多人在各種社交媒體發孩子的照片,這種「不設防」可能會在某個時候集中爆發,被有心人利用,用 72 小時,一方面滿足了曬照片炫耀的心理,另一方面規避了風險,有不錯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72 小時的用戶中,圖片發著玩的人居多,用于工作的人少。再訪談一些我之前認為可能是「核心用戶」的人,反饋是:涉密又要分享的資料沒那么多。所以,軟件收下了,但是低頻使用。
梁寧《在騰訊的第三堂產品課——爆品的秘密》里寫:就像給用戶端上你精心烹調的牛排,用戶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你再三思考,與團隊討論是火候問題嗎?是調料問題嗎?是擺盤裝飾問題嗎?是服務生的笑容不夠甜美嗎?是餐具嗎?是燈光嗎?該從哪點開始優化?在你調動全部資源,開始新一輪產品迭代前,也許應該問自己:「是否用戶不餓。」
網上有這個段子,但其實這是真事:多年前的一個情人節,我走在中關村的過街天橋上,迎面過來一中年婦女,笑容可掬地對我說:情人節快樂!我一愣,給了個笑臉,準備走開。她接著說:買張毛片過節吧!
我張口結舌。
瞧這用戶場景抓的 :D